現代人由於長期的工作壓力、習慣性晚睡,加上飲食不均衡且複雜,

對生理和心理都容易造成不小的負擔,也因此許多病症就在不知不覺間悄悄找上門。

例如許多年輕女性常見的每月經痛、手腳冰冷,或是上班族常出現水腫、不定期的腹脹腹瀉,

甚至是長輩們會漸漸感覺到膝蓋無力等。這些症狀也許不一定嚴重到需要就醫治療,

但無形中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許多影響,包括了我們的姿態、身心健康以及人際關係,

都可能因為這些微小但擾人的症狀出現改變。

經絡和穴道便是在這套身體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元素

從中醫的角度來檢視我們的身體,每個器官看似各自獨立,

其實是遵循一套經過縝密設計的系統進行整合運作,

因此乍看相距遙遠的兩個部位,中間也許有著重要的緊密關聯。

例如中醫認為過度的壓力和繁雜的思緒會影響脾臟運作,而脾與肌肉的關係又十分密切,

因此總是高度思慮身邊人事物的女性容易感覺身體昏沉,

進而出現胃口不好、手腳冰冷的症狀。

由此可知,當我們把身體看做一整套完整系統,

在處理一些日常身體上的病症時,也應該要具備更全面而宏觀的角度。

經絡和穴道便是在這套身體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元素,

也是我們可以很容易著手、隨時隨地進行身體狀況改善的管道,例如經絡疏通、穴道按摩。

這篇文章,將進一步往下介紹給大家5個非常實用的膝蓋內側穴道,

並透過這些膝蓋內側穴道的按摩教學,來嘗試為身體尋找喘口氣的機會。

快筆記!5個實用膝蓋內側穴道

在認識是哪五個膝蓋內側穴道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膝蓋的構造。

膝關節的位置在大腿和小腿間,主要的結構包括了股骨(大腿骨)、

髕骨(膝蓋骨)、前後十字韌帶、軟骨及脛骨。

膝蓋構造圖

膝蓋構造圖

膝蓋這樣的設計也是為我們進化成直立行走的人類之後,扮演非常關鍵的重要角色之一。

除了能夠協助減輕我們在行走跑跳時的震盪感,並強化運動上的靈活度,

能彎曲、能內外旋轉也讓我們的活動範圍更大,而穩定且健康的膝關節更能夠幫助支撐身體。

也就是在這麼重要的膝蓋周圍,同樣分佈了幾個身體重點穴位,

其中包括了陰陵泉穴、血海穴、箕門穴、陰包穴和內膝眼穴。

以下將逐步說明這五個穴位點的位置以及它們能為我們的身體帶來什麼正面影響。

一、陰陵泉穴

膝蓋內側穴道:陰陵泉穴,屬於脾經,經過適當的按摩可以有健脾、祛濕、消水腫的效果

陰陵泉穴位在膝蓋內側接近小腿、脛骨內側髁的後下方,

從小腿下方順著往上摸到一塊高且圓的突出骨頭,其下緣凹陷處就可以按壓到這個穴位。

陰陵泉穴屬於脾經,經過適當的按摩可以有健脾、祛濕、消水腫的效果,

除了主治水腫之外,這個穴位點也會被用來治療腹脹、腹瀉或搭配陽陵泉穴緩解膝蓋腫脹不適等症狀。

二、血海穴

膝蓋內側穴道:血海穴

血海穴的位置位在大腿內側,大約在膝蓋骨(髕骨)內側往上3根手指的肌肉隆起處。

若將手掌扶在膝蓋上,拇指與其他四指呈45度角,拇指位置按壓時有酸脹感就是血海穴。

血海穴主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適合用於因血瘀導致的膝痛。

按壓血海穴也有促進血流回到腸胃、溫暖子宮的功能,因此是用來改善女性經痛的重點穴位。

而按摩血海穴加強血液循環的同時,也能消除手腳冰冷的狀況。

三、箕門穴

腿部穴道圖 箕門穴

箕門穴同樣位於大腿內側,大約在血海穴上方6寸(約15~20公分處)。

同樣位處脾經的箕門穴,主治小便不利、難解、遺尿等症狀,

另外還有腹股溝腫痛、足部腫痛等病症,透過按壓或針灸箕門穴都能夠有所幫助。

四、陰包穴

腿部穴道圖 陰包穴

陰包穴與箕門穴一樣位在大腿內側,大約在膝蓋內側往上4寸(約13公分)的兩肌肉縫隙間。

按摩陰包穴能疏通堵塞的肝經、保持氣血順暢,進而改善口臭、嘴巴苦,

也有助於改善女性子宮、卵巢等屬於生殖系統的相關婦科疾病,例如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等。

因此時常經痛的女性讀者,可以特別留意在一般日常閒暇之餘按壓陰包穴,幫助調整相關不適症狀。

五、內膝眼穴

腿部穴道圖 內膝眼穴

內膝眼穴的位置相當容易尋找,只要將膝蓋彎曲 90 度,手掌的虎口向前放於膝蓋最高處,

拇指尋找膝蓋的內側凹陷處,就能找到內膝眼穴。

內膝眼穴主治膝蓋疼痛、下肢屈伸不利,如果有相關症狀的運動者或長輩,

建議可以經常按摩內膝眼穴,除了放鬆關節、增加局部血流,

也能代謝掉累積的毒素,並預防關節炎。

如何疏經絡、按摩膝蓋穴道

我們人體藉著經絡系統,連結了全身的五臟六腑、皮肉筋脈等,

形成一個能夠自癒,並互相調節的完整有機體。

而穴位則是在經絡上氣、血運行通路的交會點,把臟腑、經絡的氣血匯聚到體表特定部位。

在日本,甚至有京都大學的學者發現,經絡是身體內一套具備良好導電效果的組織結構,

而穴位就是電的良導點,經絡就是一條條電的良導絡。

所以我們才能憑藉著找到特定位置,找到相對應病症的穴道,

對「穴位點」進行搓揉、按摩、針灸、電療,進而達到疏通「經脈」的作用。

膝蓋經絡圖

膝蓋經絡圖

我們全身上下一共有12條經絡分佈,而其中膝蓋內側主要有三條經絡行經,

包括腎經、肝經和脾經。腎經主要能治療泌尿、生殖相關疾病;

肝經則與小腹、肝膽及頭面部疾病有關;而脾經主要用於調理消化系統、治療婦科疾病。

平時若能積極疏通這三條經絡、針對經絡上的穴道進行按摩,對應的身體功能也將能有所改善。

一般針對經絡和穴道我們可以自行操作的日常保健,有許多不同的方式。

針對上述提到的5個主要膝蓋內側穴位點,推薦以下最常見的方式讓大家在家也能輕鬆做:

  1. 在進行穴道按摩之前,建議先泡或沖洗熱水澡,加速氣血的流通、強化按摩的效果。
  2. 手握空拳,利用指關節的凸起處,緩慢按壓穴位,每次5~8分鐘,每天1~3次。
  3. 用指腹抵住穴道,慢慢施力、做小圓形轉動,用力時間為3秒,每次5~8分鐘,每天1~3次。

如果覺得自己按壓太過費力或是不想勞煩家人,也可以嘗試使用相關的按摩產品協助減輕負擔。

好膝力 Pro 具備3種不同的按壓模式,可以對膝蓋部位進行揉滾、抓捏、拍打的深度按摩

例如頗受好評且回購率相當高的「好膝力 Pro,就能讓你下班回家後輕鬆按摩膝蓋。

好膝力 Pro 是一款膝蓋按摩器,有獨創的鎖溫技術,

除了能快速升溫還能延續近30分鐘以上,就像持續泡熱水澡一樣。

除此之外,好膝力 Pro 具備3種不同的按壓模式,

可以對膝蓋部位進行揉滾、抓捏、拍打的深度按摩,還能放入藥包讓療癒效果更加乘。

讓你勞累一天之後,也能隨手抓起就快速讓自己的膝蓋放鬆享受一下。

但進行穴道按摩時也要特別留意,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有容易出血的傾向,

或是身體狀態虛弱、空腹、無力的對象,就要避免力道較大的按摩方式;

或是有局部的紅腫熱痛及感染發炎症狀,也應該避免該區域的施力按摩,以免進一步惡化。

平時若能積極疏通這三條經絡、針對經絡上的膝蓋內側穴道進行按摩,對應的身體功能也將能有所改善

除了按壓穴道之外,我們也可以透過適當的拍打來疏通堵塞的經絡。

從西方醫學的角度,拍打法主要是通過刺激人體毛細血管的波動,來達到減輕壓力的功效。

而中醫則是認為淤塞處,尤其好發於關節,透過拍打帶動氣血的循環,

就能通過淋巴進行自我修復,而身體上的痠痛也會因應緩解。

但拍打時間不宜過長或過度用力,若要對膝蓋的腎經、肝經或脾經進行拍打疏通,

建議每次介於5~10分鐘之間即可,並以空心掌進行拍打,

也就是五指併攏、微微彎曲,類似於幫小嬰兒拍嗝的手勢。

切記避免實心拍打經絡,以實心掌拍打不僅無法發揮作用,還可能將自己拍出一身傷。

身心平衡,是健康根本原則

均衡的飲食以及規律的運動,更是長久以來培養良好身心狀態的不二法門

回歸本文最初提到的,現代人許多的身體病症不一定先是某個器官出了問題,

也有可能是受到當時的精神狀態,或是心理上的情緒影響所導致。

同理,生理上如果出了問題,也可能導致賀爾蒙出現變化而影響心理狀態。

因此,若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生理與心理兩者是同樣重要、需要花費同等心思去調理的面向。

本文雖主要介紹膝蓋內側穴道對生理上的功效,

但其實在這5個重要穴道中的「陰包穴」在長期按壓後也有平和情緒的效果。

從中醫的理論來說,氣結與情緒有關,而肝經主疏泄,惡抑鬱而喜調達,

所以經常揉壓位於肝經上的陰包穴,能夠疏通氣血避免氣結,有利於肝的養生保健,

更是保持身心平衡的一種實際方式。

此外,均衡的飲食以及規律的運動,更是長久以來培養良好身心狀態的不二法門。

只要願意付諸行動,你會行為更使你更加確信自己對於養出健康身體的信仰和態度,並成功邁向理想的生活方式。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