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面對新生命的加入,經常是滿懷欣喜卻又充滿緊張不安。

抱起來軟綿綿的小寶寶,不論是打個哈欠、一個噴嚏或是無意識的一抹微笑,都能讓爸媽們露出迷弟迷妹般的笑容。

但相對的面對這樣幼小而脆弱的生命,每對爸媽也總是兢兢業業的細心呵護著,深怕一不小心就出了差錯。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小心翼翼,讓新手爸媽們無一例外的都會出現「肩頸痠痛」的症狀。

第一個促成新手爸媽們肩頸痠痛的原因,就是「哺餵」這項一天要重複6~7次的工作。

新生兒一天平均會喝奶6至7次,每次哺餵快則10分鐘,慢則一小時甚至更久。

肩頸痠痛是新手爸媽育兒的首要困擾之一

不論是放在懷裡親餵,或是抱著使用瓶餵的方式,都需要爸媽們利用雙手長時間撐著寶寶約莫3~5公斤的重量,

過程還得不時低著頭看寶寶是否有順利把奶喝進肚子還是流了出來,

喝完還沒結束,要繼續拍嗝或直立抱著寶寶10~30分鐘避免溢吐奶,

因此哺餵工作可說是新手爸媽們照顧新生兒最吃力的項目。

除此之外,有哺餵母乳的媽媽,每天更得多花不少時間將母乳擠出,

如果有使用免手持的擠乳器還稍微好一些,使用一般擠乳器或是透過手擠的方式蒐集母乳,

總是讓媽媽們的哺乳之路非常艱辛,除了忍受脹奶或擠乳過程的不適感外,還得維持僵硬的姿勢15~30分鐘;

更別說寶寶哭鬧不休時,還得長時間抱著安撫,遇上寶寶不舒服或睡得不安穩頻頻醒來,

可能很難有完整時間可以放手休息,如此一來,肩頸怎能不痠痛?

這些長時間累積起來的痠痛感,不但可能影響原本就稀少的睡眠時間、讓睡眠品質更差;

更會因為生理上的不舒服而影響照護時的精神狀態,

因疼痛而讓耐性降低、情緒低落,甚至干擾母乳品質和家庭溝通的和諧性。

因此,新手爸媽的育兒之路上,更需要好好正視「肩頸痠痛」所帶來的影響並積極做出對應的調整。

出現肩頸痠痛怎麼辦?

如果你已經開始出現痠痛感,首先可以先嘗試做一些緩解措施來放鬆肩頸緊繃的肌肉。

第一種緩解方式是熱敷,洗完澡後拿兩條熱毛巾重疊敷在頸部、肩部,

讓肩頸的肌肉在血液循環活絡之後繼續以溫熱的方式放鬆,能夠有效緩解痠痛。

第二,如果是冬天尤其寒流來襲,也一定要記得搭配圍巾、外套,

避免肌肉一旦變冷而加速肩頸僵硬和惡化痠痛的不適感。

第三是在就寢前先前後開合手臂讓肩頸肌肉放鬆,並盡可能以正躺、仰睡的方式,

使枕頭能夠支撐頸部倒C字型的曲度,這樣一來能讓睡眠品質提升並緩解痠痛感。

每日適度的放鬆運動和按摩也是改善肩頸痠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下提供幾個簡單的伸展運動練習和按摩方式:

一、肩頸僵硬伸展操

  1. 伸展前後頸:先將肩膀下沉,低頭縮下巴,並試著將頭不斷往上頂到最高。
  2. 伸展後外側頸部:右手臂與身體呈45度並掌心向上,頭轉向右側並注視掌心,
    另一手將頭輕輕往左下壓。做完換邊。
  3. 伸展前外側頸部:右肩下沈,右手伸直貼緊在身側,左手從身後抓住手肘固定,
    將頭先轉向右側,再斜向上抬頭看天花板。做完換邊。
  4. 伸展後背肌群:雙手互握手肘,平舉 90 度,並將手肘往前延伸,伸展後背肌群。
  5. 伸展肩胛肌群:右手平舉摸對側肩膀,左手扶右手肘。腳張開與肩同寬,骨盆固定不動,
    上半身向左轉 90 度之後向下彎讓右手肘靠近地面。做完換邊。
  6. 伸展前胸:雙手放在臀部,並將手肘向後打開,做擴胸動作,同時雙肩下沈。
  7. 肩部下沉:坐在椅子的前端,手掌心撐著椅子後端,使肩部下沈、手向下施力,讓臀部略微離開椅子。
    每組動作盡量緩慢溫和,並持續30秒,重複3次,感受肌肉緊繃微酸的伸展。

二、肩頸放鬆瑜珈

動作一:坐在瑜珈墊或軟墊上,膝蓋彎曲,雙腳距離與臀部同寬。

吸氣時腳板擺正,將空氣深深吸入腹部。吐氣時,雙手臂向後貼地,打開與肩同寬,手指朝前。

胸口微微上提,肚擠內收,肩膀放鬆不聳肩。重複5次呼吸。

動作二:採跪姿,雙腿併攏,臀部坐在腳後跟上。

吸氣時,雙手往兩邊打開。吐氣時,左手臂在上,右手臂在下,雙手臂相互纏繞。

過程中保持小手臂垂直地面,大手臂盡量平行地面。停留5個呼吸後換邊。

動作三:採跪姿,吸氣時,右手往右延伸。吐氣時,手肘彎曲背到背後;

接著再一次吸氣,左手往左延伸,吐氣後,手肘彎曲背到背後。

左手臂向上伸展,讓雙手四根手指頭互扣,如果扣不到可以輕輕將手掌貼於背後。停留5個呼吸後換邊。

動作四:改採站姿,身體前曲,雙手手指在背後交扣。

吸氣時,雙手在身後十指交扣手肘伸直,開啟胸腔,肩膀放鬆。

呼氣後,從臀部位置往下對折,肚臍內收,頭輕柔的朝向地面,放鬆脖子。重複5次呼吸。

三、肩頸按摩

除了運動之外,按摩也是很好的肩頸放鬆方式。

建議新手爸媽可以嘗試按壓以下肩頸痠痛穴道來疏通阻塞的經絡:

  1. 肩井穴:肩井穴是最常用於緩解肩頸痠痛的穴位之一,位置就在左右兩邊肩部的凹陷處,
    按壓時可感受到舒適的壓痛感。適度按摩肩井穴有助於緩解肩頸緊張,同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
  2. 風池穴:風池穴約在頭頸交界處近耳朵後方的髮際角凹陷處,左右各一。
    按摩風池穴除了能夠舒緩頸部僵硬、肩頸痛,也能緩解頭痛及疲勞,非常適合哺餵中的新手爸媽。
  3. 天柱穴:天柱穴位在頸椎最上方凸起處,也就是頸部後方中間位置。
    按摩天柱穴能夠幫助緩解肩頸痠痛,同時改善落枕和五十肩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緩解壓力。

如果夫妻兩人光是照顧寶寶、工作就累到無法協助對方按摩,

也可以嘗試使用「好肩力」肩頸按摩器來緩解肩頸不適。

好肩力可以模擬真人的夾揉手感,還有智能控溫的熱敷效果,幫助肌肉更快恢復活力,

避免僵硬的斜方肌導致的肩頸疼痛,讓每位爸媽能更全心投入陪伴和照顧寶寶。

3招實用密技,跟肩頸痠痛Say No

密技一:解放雙手,哄睡靠它

寶寶最讓爸媽們頭痛的狀況之一就是不肯好好睡覺。

常見很多寶寶們讓大人抱著時好睡、趴在爸媽身上也好睡,

唯獨將他們放到床上就像躺在針氈一樣,立刻醒來瞪大雙眼,下一秒嚎啕大哭。

但總是讓寶寶趴在身上行動就無法自如,若改為抱著不但擔心養成抱睡習慣,

長時間抱寶寶也容易落入肩頸痠痛的循環。
事實上,多方嘗試其實還有不同的輕鬆方式可以哄睡寶寶,例如使用背巾。

寶寶很容易在背巾裡安穩的睡著,幫助新手爸媽們解放雙手

寶寶脫離母體不久,還習慣蜷縮在媽媽肚子裡的感覺,也喜歡感受大人身上的體溫,

而背巾正好可以提供寶寶這兩種需求。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背巾,都可以讓寶寶「窩」在大人胸前,給予包覆的安全感、核心體溫。

在這些條件下,寶寶很容易就會在這個小空間安穩的睡著,更能幫助新手爸媽們解放雙手,

同時兼顧哄睡、隨時看顧寶寶的優點,非常推薦給新手爸媽作為哄睡神器。

密技二:善用工具,餵奶省力

另一個造成肩頸痠痛和僵硬的動作,就是長時間維持哺餵母乳或配方奶的姿勢。

由於寶寶的肢體、大腦和腸胃尚未發育完全,因此餵奶時除了要幫寶寶扶著奶瓶之外,

也要維持身體傾斜避免過躺導致溢吐奶。

所以哺餵寶寶常常要一隻手撐著寶寶身體,一隻手扶著奶瓶,並維持好一段時間。

但隨著時間的推進,這成為許多人嘗試解決的問題,也開始出現五花八門協助哺餵的發明和哺餵方式。

長時間維持哺餵母乳或配方奶的姿勢易造成肩頸痠痛和僵硬

越來越多人會在餵奶時使用月亮枕/哺乳枕,讓寶寶墊高頭部並自行躺靠在枕頭上,

除了舒適度提升外,也讓爸媽們不需要再使用肩膀、手臂力量去支撐寶寶身體的重量;

另一種哺乳神器則是奶瓶支架,能夠固定奶瓶、調整不同角度,

甚至還有將兩種功能結合的產品,讓哺餵者徹底解放雙手。

如果能善用這些工具,相信能夠減輕許多爸媽們在餵奶上的心理和生理負擔。

密技三:不必抱抱,輕鬆陪伴

當寶寶慢慢長大,醒著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會發出聲音、會尋找爸媽,甚至會哭著討抱抱希望有人陪伴。

這時如果暫時需要忙碌,或是肩頸痠痛得無法再長時間負重抱著寶寶,也可以嘗試以其他方式取代。

像是將寶寶放在健力架上,讓健力架上的懸掛玩偶或是會發出聲響的玩具陪伴寶寶,

這除了能鼓勵寶寶伸展四肢、發展肌力之外,也能培養寶寶的感知能力和手眼協調性,

最重要的是還能夠幫爸媽們爭取多數十分鐘的時間完成手上的事務。

肩頸痠痛得無法再長時間負重抱著寶寶,也可以嘗試以其他方式取代

除了健力架外,如果時間尚有餘裕,也可以帶著孩子出門走走,

不論是推著嬰兒車,或是開車,多數的寶寶都非常喜歡且享受。

除了能讓他們開始認識並接觸外界的環境、聲音、氣味之外,有

時寶寶也會在「兜風」途中自然而然的睡著,這時就是爸媽們可以稍作休息的 Me time 了!

甜蜜的負擔

每位爸媽都是寶寶們小小世界裡的全部,因此成為爸媽之後,我們更要學會關照自己,

才能將最好的自己呈現給寶寶,並給予寶寶最溫暖、最全心的付出,協助他們好好的順利成長。

關照自己的方式不外乎隨時覺察自己的生理跟心理狀態。

當生理上發現警訊,例如本篇的重點:肩頸痠痛,就需要找到對的方式為自己舒緩;

心理上為了保持健康,也需要撥空到戶外走走,或是接觸人群,為自己注入新能量,

同時平衡生活的重心避免過度沉浸在育兒世界,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

育兒路漫漫,但身體只有一個。本文提供的方針建議,儘管不一定適用於每一位寶寶或家庭,

最終還是希望能為每位新手爸媽提供更多元的問題解決方法,減輕育兒路上雖然困擾但卻甜蜜的負擔。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