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內側痛是許多人在運動、久站或年齡增長後常見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還可能進一步影響行走與日常生活。膝蓋內側痛有哪些原因?、常見的症狀、治療與舒緩方式有哪些?看本文一次了解。
膝蓋內側痛是什麼原因?
膝蓋內側痛的原因包括運動傷害、意外撞擊和膝蓋退化。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醫師列舉以下8種膝蓋內側痛的原因。
膝蓋內側痛原因:內側副韌帶損傷
內側副韌帶在膝蓋內側,負責穩定膝關節,拉傷或撕裂會引起內側疼痛,通常與扭傷或撞擊有關,可能伴隨腫脹及活動受限。
膝蓋內側痛原因:內側半月板受傷或撕裂
半月板是膝關節的軟骨,受傷或撕裂會出現疼痛、腫脹和膝蓋活動受限,而內側半月板損傷常常引發膝蓋內側痛。
膝蓋內側痛原因:退化性膝關節炎
關節軟骨隨年齡及使用逐漸磨損,軟骨逐漸變薄、磨損,導致膝關節疼痛、僵硬及活動困難。
膝蓋內側痛原因:內側膝蓋滑囊炎
膝蓋有許多滑囊,滑囊主要的用途是減少軟組織與骨骼摩擦、幫助關節活動,如果內側滑囊發炎會引起內側膝蓋疼痛、腫脹。

膝蓋內側痛原因:鵝掌肌腱炎
位於膝內側下方的鵝掌肌腱發炎,原因主要是過度運動或肌肉力量不平衡,疼痛大多在膝蓋內側下方,活動時疼痛加重。
膝蓋內側痛原因:股內側肌腱炎
股內側肌腱(大腿內側肌肉)發炎,會引起膝蓋內側疼痛及肌腱壓痛,通常因過度使用或運動傷害造成。
膝蓋內側痛原因:髕腱炎
髕腱連接髕骨與脛骨,發炎時會在膝蓋前側但可能波及內側,表現為活動時疼痛和壓痛。
膝蓋內側痛原因:皺襞症候群
皺襞症候群是膝蓋滑囊炎的延伸。陳渝仁醫師指出,膝蓋滑囊炎如果演變成為慢性問題,滑囊裡就會長出新生組織而造成疼痛。
另外,皺襞症候群也可能是天生的。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指出,一般胎兒在母親體內發育時,有隔膜將膝蓋分成3個空腔,但隨著孕期進行這層隔膜會被吸收、形成更大的空腔,最終發育成膝關節。
但如果隔膜沒有被吸收、更大的空腔沒有形成,組織會變成滑膜皺襞,這就是皺襞症候群的另一個原因。根據統計,約有50%的人其實還存有皺襞,但只有約10%的人會產生皺襞症候群。
延伸閱讀:膝蓋痛是膝蓋退化還是運動傷害?膝蓋痛怎麼舒緩?5個膝蓋痛部位可能問題一次看
哪些運動或動作容易導致膝蓋內側痛?
導致膝蓋內側痛的主要運動是需要衝刺、跳躍或大量運用腿部肌肉的運動,例如籃球、棒球、羽球、足球、排球、爬山、跑步等等。
陳渝仁醫師指出,當人跳躍、落地時,為了維持平衡,雙腿會自然地呈現輕微的X型,這時膝蓋內側的壓力就會變大而引發膝蓋內側痛。
另外,單純站立也有可能導致膝蓋內側痛。陳渝仁醫師指出,如果站立時雙腳是挺直的,這時膝蓋內側的壓力也會變大,最常見的就是穿高跟鞋的女性。
膝蓋內側痛有哪些症狀?
膝蓋內側痛最常見的症狀是腫脹、疼痛、膝蓋活動度受限、活動卡卡的甚至站不穩、走路一拐一拐,有些人則是會在某個角度或姿勢時才會疼痛。
不過陳渝仁醫師指出,很難用「什麼症狀就代表哪裡出問題」來解釋膝蓋內側痛的問題,所以碰到膝蓋痛就盡快看醫生,「門診中很常看到,原本是內側副韌帶損傷、疼痛但沒有好好治療,結果演變成內側半月板出問題,很像骨牌一樣接連出問題。」
膝蓋內側痛的治療方法?
醫師治療膝蓋內側痛,主要是消炎、止痛和幫助組織修復。陳渝仁醫師列舉門診中常使用的治療方式:
- 抽出膝蓋的積水
- 提供消炎止痛藥,必要時可以注射類固醇緊急消炎止痛
- 射頻電波,能用來急性期的止痛,同時幫助組織修復、減少發炎反應。
- 體外震波,適用於膝蓋內側痛進入慢性、恢復階段,震波可以幫助組織修復、再生。
- 增生療法,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或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幫助膝蓋內側受損的組織修復。
陳渝仁醫師表示,類似裝潢房子,要先把房內的垃圾清掉才能請工班進來施工,所以治療膝蓋內側痛要先消除發炎和疼痛,再幫助組織修復。
膝蓋內側痛怎麼舒緩?
膝蓋內側痛除了就醫,在家中也可以透過冰敷、伸展或是按摩的方式來舒緩問題。
膝蓋內側痛舒緩:冰敷和熱敷
急性疼痛期可以先冰敷止痛,每次敷 15 至 20 分鐘,一天重複 3 到 4 次。疼痛緩和後,要改成熱敷,熱敷能改善膝蓋血液循環、幫助組織修復。
膝蓋內側痛舒緩:吃非類固醇止痛藥
如果膝蓋內側真的很痛,可以吃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但這只是治標、不可長期依賴,一般來說不能吃超過2周,否則反而會影響復原。
膝蓋內側痛舒緩:肌肉伸展
如果疼痛已經消失或是可以忍受,那麼可以簡單伸展膝蓋,放鬆緊繃肌肉,減少張力。能做的伸展運動包括:
- 站姿大腿伸展
站立,單腳屈膝,用腳跟碰臀部,可以伸展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
- 坐姿大腿伸展
坐在椅子上、雙腿與地面成90度,一隻腳往前伸、膝蓋重複「伸直、彎曲」的動作。
- 大腿內收肌群伸展
坐姿,雙腳腳底相對併攏(蝴蝶式坐姿),然後將膝蓋輕輕往地面下壓。感覺到輕微拉伸即可,不要過度用力造成疼痛。

膝蓋內側痛舒緩:按摩放鬆
按摩可以幫助放鬆肌肉,屬緩膝蓋內側痛的症狀,但注意,按摩的不能直接按壓疼痛的地方,而是透過按摩周圍肌肉和大腿內側的肌肉來幫助血液循環。
如果直接按摩疼痛的地方,發炎和疼痛症狀可能更嚴重。
膝蓋內側痛可以自己復原嗎?什麼時候該看醫生?
膝蓋內側痛有機會自己好。如果是輕微的肌肉、肌腱問題,那麼1、2周內就會明顯改善或痊癒,但如果超過2周都沒有好,表示自己好的機會很低了,就應該看醫生。
陳渝仁醫師也指出,如果覺得膝蓋內側痛的感覺惡化了,例如本來只有痛,變成腫脹甚至影響走路和關節活動範圍,也建議看醫師。
預防膝蓋內側痛的方式有哪些?
膝蓋內側痛的主要原因大多是運動傷害或肌肉、肌腱過度使用。所以預防方式主要集中在減輕膝蓋壓力、強化周邊肌肉、以及維持正確姿勢。
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
強化膝關節周圍的肌肉是預防疼痛的最重要方式,特別是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和大腿後面的肌群。可以做的運動包括:
- 靠牆深蹲
背靠牆,慢慢往下坐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模擬坐在椅子上的姿勢,停留後起身。
- 單腳羅馬尼亞硬舉
單腳站立,身體前傾,後腳向後抬高,訓練臀腿發力與平衡。
- 分腿蹲
站姿,一腳向前邁開一步。保持軀幹正直,緩慢將後膝蓋向下彎曲(不要碰地),然後起身。這個動作對膝蓋壓力較小,而且能強化單側腳的穩定性。
- 小腿提踵
站立,慢慢將腳跟抬起,用腳趾前端站立,能訓練到小腿肌,小腿肌肉的穩定對步態和膝蓋穩定度很重要。

調整生活習慣與姿勢
不正確的日常姿勢和體重過重會對膝蓋造成累積性傷害、引發退化性關節炎。刊登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的研究發現,體重每減輕一公斤,膝蓋承受的壓力就可以減少4公斤。
另外要避免長久站立,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彎曲膝蓋、四處走動,避免膝蓋同一個部位長時間受到壓力。
為膝蓋提供額外保護
陳渝仁醫師建議,運動時可以使用肌貼,因為肌貼可以固定和支撐肌肉,降低運動為膝蓋的帶來衝擊力並穩定膝蓋關節,另外運動也可以多樣化,讓膝蓋周圍的肌肉、韌帶有休息的機會。
另外,如果是從事高衝擊力的運動,可以穿戴護膝,幫助穩定膝關節、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
膝蓋內側痛常見問題
Q1. 膝蓋內側痛看哪科?
膝蓋內側痛可以先看復健科。復健科醫師會用X光、超音波檢查膝蓋結構,並給予非侵入性或侵入性較小的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顯著,復健科醫師會再轉給骨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開刀。
Q2. 膝蓋內側痛還可以運動嗎?
不建議。陳渝仁醫師表示,有痛就建議不要運動,不過有的人雖然膝蓋內側痛,但只有某一個角度或動作會不舒服,這時可以做一些對膝蓋壓力沒那麼大,或是腿部用力較少的運動,例如游泳、走路、橢圓機(Elliptical Trainer)等等。
Q3. 跑步後膝蓋內側痛該怎麼辦?
跑步後膝蓋內側疼痛通常是因為過度訓練或跑步時膝蓋內夾造成的。這時應該休息、冰敷。疼痛舒緩後,可以換成熱敷
Q4. 膝蓋內側痛多久會好
不一定,要看損傷的情況。陳渝仁醫師指出,如果只是單純輕微的韌帶或肌肉發炎,1到2周就會痊癒,但如果是嚴重的前十字韌帶受損、必須開刀,那麼復原期是6個月起跳。
每一步都安心、每個彎曲都自在 好膝力 Pro 長效鎖溫膝部按摩器幫助緩解膝蓋痛
你的膝關節,或許經歷了太多日常的磨損:久坐起身「卡卡」聲、上下樓梯一彎腿就緊、運動後隔天有「酸脹」感。好膝力 Pro 為你量身打造,讓「膝蓋疲憊」不再成為日常。
這款膝部按摩器結合大面積發熱鎖溫、五段溫控至65 ℃、三種震動按摩模式,並配有隱藏式藥草包內袋,從「熱敷」+「氣按摩」雙管齊下,重啟你的膝部活力。
當你坐在沙發、看書、或電視追劇時,只需輕鬆將膝蓋包覆在好膝力 Pro 中,任其 30 分鐘自動定時(免煩惱),熱感漸起、震動慢啟,彷彿按摩師幽靈般悄然來訪。
在這段釋放疲憊的時光裡,你的膝關節得以「暖起來」、「鬆起來」,而你本人,也悄悄地開啟了更自在的日常。
把好膝力 Pro帶回家,讓膝部的每一次彎曲,都變成一種「享受」。
–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