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談到保養時,焦點往往會放在「臉」,包括像是保濕、美白、緊緻、抗老,但卻忽略了其實掌控臉部氣色與緊實度的關鍵,其實在「頭部穴道」。現代人長時間用眼、熬夜、壓力大,這些累積起來就讓頭皮的微循環變差,導致頭皮出油、掉髮、臉部鬆垮、眼周浮腫等現象接連出現。有些人會花大錢買保養品、做臉部護理,但卻忽略如果頭皮供養不足、氣血流通不順,臉部保養也很難真正吸收和見效。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頭皮是「面部的延伸」,要讓臉色紅潤、肌膚緊緻,就必須先透過頭部穴道讓頭部的氣血流通起來。

掌控臉部氣色與緊實度的關鍵,其實在「頭部穴道」

所以,越來越多養生專家和美容師都強調:「真正的保養,應該從頭開始。」透過頭部穴道按摩,不但能放鬆頭皮肌肉、釋放壓力,還能促進氣血循環與神經傳導,讓人感覺到神清氣爽、思緒更明亮。長期持續頭皮按摩,更能幫助改善睡眠品質、延緩老化,達到由內而外的調理與修復。換句話說,想要氣色好、睡得好、頭髮與肌膚都健康,就該從「頭」開始養。

頭部穴道跟養顏美容有什麼關聯?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頭是諸陽之會」,是人體經絡匯聚之處,也是氣血上行、養顏生髮的重要樞紐。頭部的經絡主要分布於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三條主幹,每一條都與人體的臟腑功能息息相關,彼此交織出一張維繫健康與美麗的能量網絡。

其中,督脈從尾椎上行,直達頭頂並入腦,被稱為「陽脈之海」。它掌管了全身陽氣的運行,當督脈氣血充盈、運行順暢的時候,大腦就能獲得充足養分,人就會精神飽滿、思緒清晰,也能改善長期的面色蒼白與疲倦氣息。相反的,如果督脈受阻,就可能出現頭暈、精神不濟或膚色暗沉的狀況。

足少陽膽經則沿著頭側、耳後分布,與肝膽排毒系統密切相關。當膽經運行順暢時,新陳代謝可以正常進行,肌膚自然細緻明亮;如果膽經氣滯,就容易導致臉部膚色蠟黃、眼周黯沉,甚至會出現青春痘以及面部油脂分泌異常。

足太陽膀胱經則分布在頭後與頸項,是調節體內水分代謝的重要經絡。當膀胱經通暢時,身體的濕氣能夠排出,就可以有效減少臉部和眼周浮腫,促進血液循環,讓五官線條更立體、肌膚更有彈性。

以前人說:「頭通則面潤,面潤則色華。」頭部的氣血運行順暢,能夠帶動全身循環,讓臉色紅潤、精神飽滿;反之,如果頭部氣滯血瘀,不但會導致頭暈、失眠和掉髮,連帶的也會讓膚況變得暗沉、失去光澤。從養顏美容的角度來看,頭部穴道按摩其實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血調理。當經絡被激活,氣血上行至面部,自然就能呈現出健康的光澤與紅潤感,這也正是中醫所說「面色之華,皆由氣血生」的最好體現。

想要好氣色,別錯過這5個頭部穴道

頭部按摩之所以被視為「天然美容術」,關鍵就在於刺激正確的穴道位置,讓氣血運行順暢、神經放鬆、循環活化。以下介紹5大與美容與放鬆密切相關的頭部穴道,了解它們的功效與按摩方法,能幫助你在家就為臉部與髮質打下健康基礎。

頭部穴道一:百會穴-提神醒腦、緊緻肌膚、改善掉髮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央,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

百會穴被稱為「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匯聚的樞紐。刺激百會穴能提振精神、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有效緩解頭暈、疲倦與注意力不集中。從美容角度來說,百會穴能讓氣血上行,增加頭皮與臉部的養分供應,使膚質更加緊緻、有彈性;對於容易掉髮或頭皮乾澀的人,也有助於強健髮根、減少斷髮。

按摩方法:用指腹輕壓頭頂中央,搭配緩慢深呼吸,每次約30秒,每天早晚各一次,效果最好。

頭部穴道一:百會穴-提神醒腦、緊緻肌膚、改善掉髮

頭部穴道二:風池穴-舒緩頭痛、促進肩頸循環、減少水腫

位置:位於後頸兩側,枕骨下方、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

風池穴是連結頭、頸、肩三者循環的關鍵點。現代人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用電腦,容易造成肩頸僵硬與氣血淤積,導致頭痛、頭暈或臉部浮腫。按摩風池穴能打通氣血,促進頸部與頭部之間的循環,有效減輕眼周腫脹與臉色暗沉問題。

另外,它還能幫助放鬆副交感神經,對於壓力性頭痛與睡眠不佳的人特別有益。建議用雙手拇指由後頸向上按壓,維持5秒放開,重複5次,就能明顯感受放鬆。

頭部穴道三:太陽穴-緩解眼壓、改善黑眼圈與眼周浮腫

位置:位於眉梢與外眼角延伸線交會處的凹陷中。

太陽穴是現代人最熟悉、也最常被按摩的穴位之一。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導致的眼睛疲勞與眼壓升高,都可透過按摩太陽穴緩解。中醫認為,太陽穴屬於膽經循行之路,能疏通氣血、平抑肝火,進而改善黑眼圈、眼袋與臉部腫脹。

按摩時可使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以畫圈方式由內向外輕揉,每次1至2分鐘,搭配深呼吸可增強放鬆效果。若配合溫熱毛巾敷眼周,能同時達到放鬆眼肌與促進循環的雙重作用。

頭部穴道四:印堂穴-鎮靜放鬆、改善失眠與壓力型膚色暗沉

位置:位於兩眉之間的眉心凹陷處。

頭部穴道四:印堂穴-鎮靜放鬆、改善失眠與壓力型膚色暗沉

印堂穴為平衡心神、安撫情緒的重要穴位,被稱為「安神止痛要穴」。當壓力大、焦慮或睡眠品質不佳時,印堂穴常出現緊繃與壓痛感。輕輕按摩印堂穴可以幫助大腦放鬆、釋放壓力,減少因精神緊繃導致的膚色暗沉與氣色不佳。

每日睡前以中指指腹輕壓印堂穴約30秒,搭配緩慢呼吸,能緩和思緒、改善入睡品質,也是居家放鬆與美容保養中不可忽略的步驟。

頭部穴道五:承光穴+率谷穴-促進頭皮血流、強健髮根

位置:承光穴在頭頂偏前方、髮際線上約一橫指;率谷穴位於耳尖直上約一橫指。

這兩個穴位皆屬於足少陽膽經,是活絡頭皮、促進毛囊循環的關鍵點。對於長期掉髮、頭皮出油或乾癢者,按摩承光與率谷可改善頭皮氣血不足問題,使毛囊獲得更多營養,幫助強韌髮根、減少掉髮。

建議以雙手指腹輕揉或搭配頭皮按摩器、電動按摩眼罩延伸功能等工具,每次3至5分鐘,可促進頭皮微循環,讓頭部感覺溫熱舒暢。

居家頭部按摩,無腦跟做5步驟

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頭部往往是最容易緊繃、卻最常被忽略的地方。其實,只要每天花 10 分鐘進行簡單的頭部按摩保養,就能有效促進氣血循環、舒緩壓力、養髮護膚。以下提供一個完整的居家「頭部按摩保養步驟」,搭配適當的呼吸與節奏,就算在家也可以享受像是專業護理般的放鬆效果。

頭部按摩步驟一:放鬆準備

在按摩開始前,先讓身心進入放鬆狀態非常重要。

可以先坐正、肩膀自然下沉,深呼吸 3~5 次,讓全身氣息流動順暢。接著使用熱毛巾(大約 40℃)輕敷頭頂與後頸 1 分鐘,幫助毛細孔打開、促進血液循環,也能軟化頭皮角質。這個步驟相當於為頭部「暖身」,能讓接下來的按摩更加有效。

頭部按摩步驟二:前額 → 頭頂 → 後枕依序按壓

進行頭部按摩時,建議遵循頭部氣血流向,從前額一路到頭頂、再往後枕延伸。

按摩開始時,建議遵循頭部氣血流向,從前額一路到頭頂、再往後枕延伸。

  • 前額區域:以雙手指腹由眉心向上滑至髮際線,重複 3 次,能幫助放鬆印堂穴周圍肌肉、減緩壓力。
  • 頭頂區域:從髮際線往百會穴方向,以指腹畫圓方式按摩,讓氣血集中上行。
  • 後枕區域:用拇指沿後頸往上推至風池穴,再往上至枕骨下方,幫助鬆開緊繃的頸部肌肉。

整個過程建議力道由輕到重,以「微微痠脹但舒適」為準。

頭部按摩步驟三:百會穴繞圈 3 次

百會穴是頭部按摩的關鍵核心。

將雙手中指放在頭頂正中點(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以畫圈方式繞圈 3 次。這個動作能刺激「督脈」與「足少陽膽經」交會點,達到提神醒腦、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頭皮彈性的效果。

特別是下午容易昏沉或工作壓力大時,這個簡單的按摩能立刻讓頭腦清晰、精神提振。

頭部按摩步驟四:太陽穴螺旋式按摩

接著以食指與中指指腹,輕放在太陽穴位置(眉梢外側凹陷處),以螺旋方式由內向外畫圈 10 秒,再反方向重複。

太陽穴是與膽經相連的重要穴道,能幫助緩解眼壓、促進臉部微循環、減少黑眼圈與眼周浮腫。按摩時可搭配少量護膚油或眼周精華,讓放鬆與保養兼得。

頭部按摩步驟五:風池穴向上提拉

風池穴位於後頸兩側凹陷處,是現代人最常出現僵硬的部位。

以雙手拇指分別按在風池穴上,向上提拉 5 秒再放開,重複 5 次。這個動作能打通頭、頸、肩的循環通道,改善長期姿勢不良或壓力造成的僵硬,還能減少臉部與眼周的水腫。

頭部按摩步驟五:風池穴向上提拉。可以搭配朵朵枕氣壓熱敷按摩器,輕鬆釋壓

這邊也可以搭配朵朵枕氣壓熱敷按摩器,除了透過立體滾輪的擬真手法揉捏,也有三段熱敷功能可以達到深層放鬆,輕鬆釋壓。

頭部按摩步驟六:收尾梳頭

最後以雙手十指打開,或使用經絡按摩梳,從前額開始「梳頭」,一路往後梳至後枕,每次約 10~15 下。

這個收尾動作能刺激頭皮神經末梢,幫助血液回流與淋巴排毒,也是「氣血循環的總整理」。若搭配少量頭皮護理液或植物精油(如迷迭香、薰衣草),可進一步強健髮根並放鬆神經。

建議可以將頭部按摩納入每日保養流程,早晨可作為提神醒腦儀式,晚上則幫助入睡與舒緩壓力。如果能搭配深呼吸、音樂與香氛,效果更佳。長期持續下來,你會發現不只頭皮更健康、髮絲更有光澤,連氣色與精神狀態都會明顯提升。

延伸閱讀:頭部按摩好處多,3種方法跟著做:改善頭痛、失眠超推薦

頭部按摩有哪些禁忌?這些情況要避免

雖然頭部按摩能促進循環、放鬆神經,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在進行頭皮按摩前,應該要先了解幾項重要禁忌。

  • 頭皮有傷口、發炎、紅腫、濕疹或感染:有這幾種狀況千萬不要按,避免刺激加重不適。若近期剛做完植髮、手術、注射或醫美療程,也應遵循醫師建議,至少數週內避免刺激性按摩。
  • 偏頭痛發作、頭暈、低血壓或容易暈眩者:這些人過度按壓風池、太陽穴等位置可能反而誘發不適。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異常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者,也不建議深層按壓,以免造成瘀青或循環負擔。

孕婦:進行頭部按摩要特別避免強烈刺激性手法,盡可能採溫和、放鬆即可。有任何不確定或按摩後感到異常,應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醫師建議。

搭配內外保養,美容效果更加乘

想要讓「頭部按摩」與「頭皮護理」的效果更加明顯,除了外在的刺激與放鬆,內在的氣血調理也同樣關鍵。中醫強調「內養為本,外潤為輔」,唯有氣血充盈、循環順暢,頭皮與肌膚才能真正展現健康光澤。以下從內在與外在兩個層面,說明如何讓美容與頭部穴道保養達到加乘效果。

一、內在調理:氣血充盈是美的根本

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氣血旺盛才能滋養頭皮、促進新陳代謝。想從內而外養顏,可從飲食著手:

  • 補氣血食物:像是黑芝麻、紅棗、枸杞、桂圓、當歸等,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與養肝補腎。這些食材不僅養髮,還能改善膚色暗沉、手腳冰冷等問題。
  • 補水養顏:多喝溫水、少冰飲,讓體內代謝順暢、氣血運行不阻滯。冰飲或過冷食物容易導致氣血凝滯,讓頭皮血流變慢、臉色顯得暗淡。

補水養顏:多喝溫水、少冰飲,讓體內代謝順暢、氣血運行不阻滯。

搭配規律作息與深呼吸練習,每天讓身體有充分休息時間,內在循環自然更平衡。

二、外在護理:頭皮健康,肌膚自然透亮

除了飲食調理,外在的護理也能放大頭部按摩的效果。

  • 使用護髮油或頭皮精華:選擇含有植物油(如荷荷芭油、迷迭香精油)或維他命E的產品,按摩時輕抹於頭皮,可加強滋潤與修復,同時提升血流量。
  • 搭配按摩梳使用:利用氣墊梳或按摩梳輕拍頭皮,有助於刺激穴道、促進養分吸收。
  • 睡前熱敷+頭部穴道按摩:睡前用熱毛巾敷頭1分鐘,再輕按百會、太陽、風池等穴位,能幫助神經放鬆、促進夜間肌膚修復。

長期持續這樣的護理,不僅能強健髮根,還能讓整體氣色更加明亮、五官更顯立體。

三、避免保養誤區:適度才有效

許多人認為「按越久、越用力越好」,其實這是錯誤觀念。過度按壓 可能導致頭暈、頭皮疼痛,甚至影響血壓,反而破壞氣血平衡。

另外,油脂未清潔乾淨會堵塞毛孔、造成頭皮屑與出油問題,因此按摩後一定要以溫和洗髮精清潔乾淨,確保毛囊暢通。

頭部穴道不只是放鬆的「按摩點」,更是啟動全身氣血循環的美容開關。每天花10分鐘進行頭部按摩或頭皮按摩,不僅能釋放壓力、促進循環,更能從根本改善氣色與膚質,讓美麗由內而外自然綻放。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