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時總讓人無法專心工作、睡不安穩、甚至影響情緒,這時按摩頭痛穴道可以幫助舒緩疼痛、幫助恢復精神。本文圖解15個常見止頭痛穴位,包含百會穴、太陽穴、風池穴、合谷穴等位置與功效,並整理頭痛五大區域對應穴道,教你如何正確按壓、快速止痛,從根本改善頭痛困擾。

頭痛按哪裡?中醫的經絡解析

中醫認為,頭痛與經絡系統的氣血運行不暢有關,頭部是手三陽和足三陽共六條經絡匯聚的地方,常見頭痛經絡分類與特點如下:

  • 太陽經頭痛:位置在後腦及頸部兩側,常因吹到風、情緒壓力或血壓升高而引發頭痛,常用穴位例如風池穴、肩井穴等等。
  • 少陽經頭痛:多見於頭部兩側太陽穴附近,與偏頭痛關聯密切,常與膽經、三焦經氣滯有關,穴位包括率谷穴、太陽穴可協助舒緩。
  • 陽明經頭痛:前額及臉部為多發區域,與胃、大腸經絡相關,症狀包括額頭脹痛、眼壓高、鼻竇腫痛等,按摩神庭穴、頭臨泣等穴位有改善作用。
  • 頭頂痛:位於頭頂部,肝經與陽經經過頭頂,肝經氣滯或肝火旺即易引發此類頭痛,常見穴位包括百會穴與肝經相關穴位。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所以透過按摩或針灸等等刺激來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進而緩解頭痛。

頭痛按穴道有用嗎?

不只中醫頭痛時按摩或針灸有用,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按頭痛穴道是有助於預防,特別是偏頭痛和緊張型頭痛。

例如2024年一篇關於頭痛症狀管理的研究發現,穴道按摩和針灸可以減輕焦慮和心理壓力,進而改善頭痛。

利用頭痛穴道來緩解頭痛症狀的研究還有很多,例如2018年一篇《Frontiers in Neurology》討論穴道按摩對頭痛發作頻率、強度與持續時間的影響,發現按頭痛穴道可以降低緊張型頭痛的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和疼痛程度。

美國知名的癌症治療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也指出,穴道與氣血循環有關,適度按摩可以幫助肌肉放鬆,改善血液循環,減輕頭痛和頭痛引發的噁心、嘔吐相關症狀。

 按摩頭痛穴道可以減少頭痛發作嗎?

可以。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按頭痛穴道是有助於預防,特別是偏頭痛和緊張型頭痛。

美國偏頭痛基金會(American Migraine Foundation)將穴道針灸和按摩作為潛在有效預防偏頭痛發作的方式,同時引用實證研究資料庫考科藍的22篇論文整合性研究指出,穴道針灸的效果與偏頭痛預防藥物的效果相當,可以作為一種治療選擇。

2017年一篇刊登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找了245名偏頭痛受試者接受每週接受5天治療、持續4週,共20次的針灸療程,結果發現發作頻率比沒有接受療程的人大幅減少。

緊張型頭痛方面,《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一篇德國研究也發現,針灸穴道能減少緊張型頭痛7.2天。

整體來說,按摩頭痛相關的穴道可以降低頭痛發作的頻率,同時也可以在頭痛發作時幫助緩解頭痛強度和持續時間。

延伸閱讀:經常頭痛原因是什麼?6大常見誘因與舒緩頭痛方法

頭痛穴道位置圖與功效

頭痛穴道非常多,以下以頭/臉部、肩頸、手部和腳區分,列舉相關穴道的位置和功效。

頭部的頭痛穴道

頭痛穴道:百會穴

  • 位置:頭頂正中央,在兩耳尖連線與頭部正中線的交會點
  • 功效:提振陽氣、安神醒腦、提振精神、放鬆頭部壓力

頭痛穴道:太陽穴

  • 位置:位於眉毛尾端和眼角之間,約一指寬的凹陷處
  • 功效:緩解眼睛疲勞和偏頭痛

頭痛穴道:印堂穴

  • 位置:兩眉中間的正中央,眉毛連線的中點。
  • 功效:能舒緩前額壓力,緩解緊張性頭痛、頭暈、鼻塞、失眠,還有安神醒腦的作用。

頭痛穴道:頭維穴

  • 位置:額角髮際邊緣,額頭與頭頂交界處約1寸處。
  • 功效:緩解頭部前額痛,促進頭皮血液循環。

頭痛穴道:神庭穴

  • 位置:額頭髮際正中央往上約1寸的凹陷處。
  • 功效:改善頭痛、失眠及精神疲憊。

頭痛穴道:率谷穴

  • 位置:頭側面,耳尖正上方約2指寬處
  • 功效:常用於舒緩側頭痛及偏頭痛,緩解肩頸肌肉緊張。

頭痛穴道:頭臨泣

  • 位置:在神庭穴左右兩側各一個,眼珠直上、進入髮際線約5寸。
  • 功效:可緩解頭痛、眼睛疲勞、鼻塞頭暈問題。

頭痛穴道:四神聰

  • 位置:頭頂百會穴周圍4點,分別在前後左右約1寸處
  • 功效: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提神醒腦、緩解頭痛及提升記憶力。

延伸閱讀:太陽穴頭痛舒緩怎麼做?5大原因與即時緩解方法一次看懂

肩頸部的頭痛穴道

頭痛穴道:風池穴

  • 位置:後腦勺兩側,耳垂向後到脖子交界凹陷處,靠近枕後神經的位置。
  • 功效:促進頭部及腦部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頭痛、頭暈、偏頭痛,舒緩肩頸僵硬和酸痛。

頭痛穴道:肩井穴

  • 位置:肩膀最高點與頸部交接凹陷處。
  • 功效:緩解肩頸僵硬、肌肉僵硬引起的緊張型頭痛。

頭痛穴道:天柱穴

  • 位置:在風池穴下方2公分處
  • 功效:活絡筋骨,舒緩頸部肌肉僵引發的頭痛和偏頭痛。

手部的頭痛穴道

頭痛穴道:合谷穴

  • 位置:手部虎口,將大拇指和食指交疊後會出現隆起的肌肉,那就是合谷穴。
  • 功效:中醫「面口合谷收」的說法,也就是頭部或臉部不舒服時都可按摩合谷穴,特別是緊張性頭痛和壓力造成的頭痛。

頭痛穴道:列缺穴

  • 位置:兩手虎口交叉,一手的食指指尖所按壓到的另一手拇指下的凹陷處。
  • 功效:疏通氣血、緩解頭痛、頸部僵硬

腳部的頭痛穴道

頭痛穴道:申脈穴

  • 位置:足外踝下方凹陷處
  • 功效:清熱解毒,舒緩頭痛、目眩及疲勞。

頭痛穴道:太衝穴

  • 位置:位於腳背,第一和第二腳趾骨交接處的凹陷中,往上約1至2橫指處。
  • 功效:疏肝理氣、清肝火、促進血液循環,能減輕因肝火上升導致的頭痛、目眩、壓力及情緒緊張。

頭痛常見類型與對應穴位有哪些

頭痛的區域很多,包括頭頂、偏頭痛、前額痛、頭後方靠近頸部痛和緊張導致的整個頭都很脹痛等等。不同區域的頭痛適合的穴道不一樣。

頭痛常見類型:偏頭痛

多半發生在頭部一側,常伴隨脈搏性跳痛、噁心想吐,而且必須臥床,是最嚴重的頭痛之一。可以按摩的頭痛穴道有:

  • 太陽穴
  • 風池穴
  • 率谷穴
  • 合谷穴
  • 太衝穴

頭痛常見類型:後頭痛

疼痛發生在後腦勺或頸部,常伴隨肩頸僵硬,而且有一路從肩膀緊繃到頭部的感覺。可以按摩的頭痛穴道有:

  • 風池穴
  • 天柱穴
  • 肩井穴
  • 申脈穴

頭痛常見類型:前額頭痛

前額頭痛集中在額頭或眉骨附近,常見原因包括鼻塞、鼻竇炎或用眼過度。可以按摩的頭痛穴道有:

  • 印堂穴
  • 頭維穴
  • 合谷穴
  • 頭臨泣
  • 神庭穴

頭痛穴道

頭痛常見類型:頭頂痛

頭頂中央或偏頂部位疼痛,與氣血不暢有關,按摩相關穴道可以促進頭部氣血流通,減輕疼痛。對應的頭痛穴道有:

  • 百會穴
  • 四神聰穴
  • 太衝穴

頭痛常見類型:緊張型頭痛

緊張型頭痛是肌肉緊繃和壓力導致的頭痛類型,也是常見的頭痛類型之一,感覺頭部被緊緊箍住,常由壓力、焦慮、姿勢不良引起,這時按摩穴道可以放鬆肩頸肌肉及舒緩緊張感。對應的頭痛穴道有:

  • 合谷穴
  • 肩井穴
  • 風池穴
  • 印堂穴
  • 太衝穴

頭痛5大區對應頭痛穴道總整理

頭痛區域/類型 對應頭痛穴道
偏頭痛 太陽穴、風池穴、率谷穴、合谷穴、太衝穴
後頭痛 風池穴、天柱穴、肩井穴、申脈穴
前額頭痛 印堂穴、頭維穴、合谷穴、頭臨泣、神庭穴
頭頂痛 百會穴、四神聰穴、太衝穴
緊張型頭痛 合谷穴、肩井穴、風池穴、印堂穴、太衝穴

頭痛穴道怎麼按?

頭痛的穴道可以在頭痛發作時自己按摩,以下依照美國綜合管理醫療機構凱薩醫療(Kaiser Permanente)的建議,列出頭痛穴道的按摩方式:

  • 找個舒服的空間和姿勢:找一個地方、用自己舒服的姿勢放鬆10到15分鐘的姿勢,坐著或躺著都可以。閉上眼睛或向下看。
  • 按摩穴道:用拇指或指關節,用原地劃圓的方式按壓穴道,每個穴道可以持續按壓1至2分鐘。
  • 力道要適當:按壓的地方覺得輕微酸、脹即可,不要追求大力按壓以免瘀青。

延伸閱讀:頭部按摩好處多,3種方法跟著做:改善頭痛、失眠超推薦

頭痛穴道常見問題

頭痛按哪個穴道最有效?

一般來說,中醫最常使用的頭痛穴道是合谷穴、風池穴、太陽穴、百會穴和印堂穴,合谷穴與太陽穴為通用的止痛穴,風池或印堂穴則是依照情況不同另外針灸或按壓。

頭痛穴道按摩多久會見效?

頭痛穴道按摩多久見效要看頭痛的程度。如果是輕微或剛發作的頭痛,如壓力、疲勞或緊張引起的,通常在按摩後的5到15分鐘內就能感覺到緩解。

如果是嚴重或慢性頭痛,可能效果就沒那麼立即、需要多次按壓穴道才能顯現效果。

孕婦可以按頭痛穴道嗎?

一般情況下,孕婦可以按壓頭部的穴位來緩解頭痛,但必須特別注意避開某些穴位,並控制按摩力度。

  • 可以安全按壓的頭痛穴道:百會穴、太陽穴、印堂穴、風池穴
  • 需避開或謹慎的頭痛穴道:亞東醫院的資料指出,合谷穴、太衝穴、肩井穴不能亂按,以免增加流產或早產的風險。

如果長期頭痛,按穴道有用嗎?

有用。穴道按摩可作為輔助緩解方法,透過促進血液循環和放鬆肌肉,能幫助降底頭痛發作的機會。

但除了頭痛穴道按壓,還是要搭配良好生活作息,包括睡眠充足、姿勢調整、適度紓壓等等。

睡眠不足,頭痛穴道可以按哪裡?

睡眠不足引起的頭痛,大部分是緊張型頭痛、伴隨眩暈、疲勞。所以穴道按壓的重點在於提神醒腦、舒緩壓力、放鬆頸部,可用穴道包括:

  • 風池穴
  • 百會穴
  • 印堂穴
  • 合谷穴
  • 太衝穴

3ZeBra朵朵枕|專為緊繃型頭痛打造的氣壓熱敷頸部按摩器

長期盯電腦、睡姿不良、肩頸僵硬,都容易惹出那種從後腦杓一路竄上來的緊繃型頭痛。

朵朵枕就是為這種「源自頸部卡死」的頭痛設計。6片3D氣囊會左右拉伸頸椎,先把卡住的筋膜鬆開;立體滾輪再接著模擬指壓揉捏,釋放壓在後頸兩側的那一整排緊繃點。三段熱敷像是替後腦勺開了一盞小暖爐,慢慢把僵硬加熱到能放下力氣。15 分鐘自動關機,你只要閉眼就能讓那團壓著頭皮的悶脹感一點一點退掉。

現在就用朵朵枕,把緊到發痛的後頸加熱、拉開、揉開,讓那顆被壓得沉沉的頭真正輕起來。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