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位置有哪些地方?是一種常見的中醫養生方式,但不同的刮痧位置,對身體的功效並不相同。有人習慣刮痧肩頸來緩解痠痛,有人則會刮背部幫助祛寒,也有人在頭部或四肢刮痧改善循環。常見刮痧位置、刮痧對應的功效與禁忌,看本文一次搞懂。
刮痧位置在哪裡?刮痧位置圖一次了解
刮痧的位置主要是後頸部、肩膀、背部和四肢。這些部位是人體經絡較集中,且容易有氣血鬱結和濕氣的地方,刮痧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散寒除濕,緩解肌肉緊繃。
不建議刮痧的地方包括五官、頸部兩側(有頸動脈)、私密處等等,至於腹部,有的資料指出不建議,因為腹部脂肪偏多效果可能不好,加上有胃部和腸道,刮痧不慎可能使內臟受傷,不過也有人會腹部刮痧來消水腫和腹部脂肪。
刮痧常見位置與功效
刮痧位置主要是後背、肩頸和四肢,腹部雖然比較有爭議,但也列入可刮痧的部位同時介紹可能的效果。此外,刮痧都建議使用「介質」,例如乳液、精油、萬金油來幫助潤滑、降低皮膚傷害的機會。
刮痧位置:臉部刮痧
- 目的: 緊緻輪廓、消除臉部浮腫、改善氣色、促進臉部淋巴排毒、淡化細紋。
- 常見路線:臉部刮痧主要沿著臉部肌肉和淋巴引流方向進行,通常是由下往上、由內往外提拉。
例如從下巴往上刮到耳垂下方,可以強化下顎線;從嘴角或鼻翼兩側開始,向上提拉刮拭到耳朵中間能緊緻嘴角和臉頰肌肉。
不過臉部刮痧要注意,力道要輕柔、不要以刮出痧為目的,出現微紅即可,另外要避開眼睛、嘴唇等比較脆弱的部位。
刮痧位置:頭部刮痧
- 目的: 醒腦開竅、安神助眠、緩解頭痛、改善頭皮血液循環。
- 常見路線:使用刮痧板,從前額髮際線向後梳刮至後頸部(後髮際處),或沿著頭部的中線和兩側經絡進行刮拭。
刮痧位置:肩頸刮痧
- 目的: 緩解肩頸僵硬痠痛、落枕、改善頭暈、肌肉緊繃導致的緊張型頭痛、中暑或感冒初期的症狀。
- 常見路線:沿著頸部兩側的肌肉向下刮,或是後髮際中點向下的網頸椎的方向刮痧。
刮痧位置:背部刮痧
- 目的:解表散熱(尤其適合中暑)、緩解背部肌肉疲勞、調理內臟功能(背部有許多對應內臟的穴位)。
- 常見路線:沿著脊椎兩側的膀胱經路線,從頸部由上往下刮痧至腰部,這是最常使用的刮痧方向和路線。
刮痧位置:胸口與鎖骨附近
- 目的:寬胸理氣、緩解胸悶、改善咳嗽、促進淋巴循環
- 常見路線:由胸骨往外、胸大肌的方向刮痧,或是由肋骨往下刮到第一根肋骨的位置即可。要特別注意,胸口刮痧要避開心臟。
刮痧位置:手臂與腿部刮痧
- 目的:疏通經絡、緩解四肢肌肉痠痛、改善腿部水腫、排除濕氣。
- 常見路線:刮痧方向為由上往下,手臂可以從肩膀刮到手腕附近,可以分段刮痧,例如先從肩膀瓜到手肘,再從手肘刮到手外。
腿部刮痧則是刺激外側的膽經,也可以分段、由上往下刮,第一段刮到膝蓋,第二段從膝蓋掛到腳踝附近。
刮痧位置:腹部刮痧
- 目的:幫助消化與排便、消除腹部脂肪雕塑線條、消水腫、消除腹部脹氣、調理臟腑功能。
- 常見路線:集中在肚臍附近約4指幅(約8到10公分)的周圍,以順時針的方式刮痧,或是更簡單的方式,是以肚臍兩側為起點,往外刮到兩側的腰部。
延伸閱讀:刮痧好處有哪些?刮痧多久刮一次?刮痧4大好處和7個注意事項一定要知道
各種不舒服對應刮痧位置的選擇建議
生活中難免碰到一些小病痛和不舒服,例如感冒、頭痛、疲勞、肌肉痠痛等等,有時候在家就能用刮痧來幫助舒緩這些小問題。
疲勞、肩頸僵硬
- 刮痧位置:肩頸和上背部: 沿著後頸兩側的肌肉向下刮,並延伸至左右肩膀;上背部則是沿著脊椎兩側(膀胱經)從上向下刮。
- 目的: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放鬆僵硬的肌肉,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中暑、全身發熱
- 刮痧位置:頸部和背部, 重點刮拭大椎穴(後頸部下方凸起處)和脊椎兩側(膀胱經),快速將體內的熱氣透過皮膚排出。
- 目的:中暑刮痧的關鍵是散熱解表,透過刮痧,可以讓淤積在體內的暑氣透過出痧的方式排出體外。
頭痛、偏頭痛
- 刮痧位置:從前額向頭頂和後頸方向刮,或是點按或輕刮太陽穴,並沿著耳後向下刮至頸部。另外也可以刮拭肩頸來舒緩肌肉緊繃。
- 目的:頭痛刮痧,刮拭頭部可以活絡頭部氣血、改善供血,刮痧肩頸肌肉可以幫助解除肌肉緊繃引起的頭痛。
感冒、發燒初期
- 刮痧位置:肩頸和上背部: 重點刮拭後頸至上背部的區域,尤其注重大椎穴和風池穴(後頸部凹陷處)。
- 目的: 將侵入體表的風邪(風寒或風熱)排出,減輕初期症狀。
腸胃不適
- 刮痧位置:在腹部用順時針方向或由上向下、由左向右的方向輕輕刮拭。
- 目的: 刺激腹部經絡和穴位,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氣、排便。
頭暈、失眠
- 刮痧位置:可以用刮痧板輕刮頭皮和耳後的骨頭,也可以刮肩頸,能放鬆身心、穩定情緒;另外因為在刮痧過程中可以引導氣血,所以也可以刮四肢,幫助氣血從頭部引導到四肢,讓氣血不再集中於頭部,安定心神。
- 目的:鎮靜安神,放鬆神經,改善腦部供血和睡眠品質。
疲倦想睡、精神不好
- 刮痧位置:從頭頂的百會穴(頭頂正中央)為中心,向四周刮拭、讓頭皮有微溫熱感;同時也可以沿著頸部兩側和後頸的大椎穴(第七頸椎)向下刮,刮肩頸可以消除疲勞、緩解緊繃的神經。
- 目的:疲倦、精神差可能是氣血不暢或氣虛濕困,刮痧可以疏通頭部氣血循環、提振精神,最適合在午飯後或早晨請床前刮痧提神。
不過注意,如果是已經極度疲倦、想睡到無法支撐,或疲倦是因為沒有吃東西,這時就應該先休息或進食,而不是刮痧。
刮痧位置常見問題
刮痧那些位置或情形不建議?刮痧出現的紅色斑點是什麼?刮痧出現的不同顏色的斑點代表什麼意義?
刮痧出痧是什麼意思?
刮出痧又稱「出痧」,是刮痧時皮膚微血管破裂,血液滲出到皮下形成的紅斑或瘀青,這是身體氣血阻塞或經絡不通的外在反映,也是刮痧疏通氣血、排除濕寒的過程。出痧的程度和顏色可以用來判斷體內的健康狀況。
刮痧後出痧顏色和位置有什麼含義?
每個人刮痧的顏色不同,反應的是身體不同的狀況,以下依照Guasha Wholesale 和Poleview Group的說法,刮痧顏色可能的身體情形:
- 粉紅色、淡紅色:可能缺乏氣血或上火,也可能是表證,也就是表示病症較輕且處於體表,如最近可能剛感冒等等。
- 深紅色:體內熱氣或暑氣較嚴重,或目前身體不適屬於裡證,表示病情較深、病程較長,血液循環不暢或內部淤積。
- 紫色/黑紫色:體內的痼疾已經存在很久,或顯示體內寒氣滯留,血液循環差。
- 深咖啡色:表示體內水分不足甚至可能有脫水的現象。
- 刮不出痧或出痧比較少:可能表示身體虛弱、氣血虧虛,病邪無法透過刮痧的方式推到體表再排出體外;但如果刮痧對象是相對健康、近期沒有生病的人,刮不出痧則可能表示這個人健康狀況不錯。
哪個部位不能刮痧?
為了安全起見,有些部位是絕對禁止或應避免刮痧的:
- 皮膚有傷口、潰爛處: 避免在燒傷、燙傷、皮膚感染、潰瘍、不明腫塊、痣或皮膚炎部位刮痧,以免造成感染或加重病情。
- 五官孔洞與脆弱處: 如眼睛、鼻孔、口唇、耳孔、乳頭、肚臍等。
- 大血管和淋巴結: 避免在頸部前方(動脈)或腋下、腹股溝等淋巴結豐富且脆弱的地方用力刮痧。
- 關節和骨頭突起處: 在關節韌帶或骨骼部位應輕柔操作或避開,不適合重刮。
- 特定生理狀態: 孕婦的腹部、腰骶部、月經期女性的腹部、酒醉、極度飢餓或飽腹、體質極度虛弱或貧血者,都不宜刮痧。
刮痧位置沒有出痧怎麼辦?
刮痧沒有出痧,可能代表體內氣血不足、血管不充盈,無法形成瘀斑;或是身體不適程度輕微或沒有明顯病痛,所以刮痧厚皮下沒有明顯的瘀滯。
但刮痧不一定要出痧才是有效果,刮痧目的是疏通經絡、改善循環,只要刮拭部位感到溫熱、放鬆,或皮膚出現微紅,就已經達到效果。不必刻意追求大面積、深紫色的出痧。
刮出身體的自由感 — 讓疲憊「走」的那一刻,就從按下這顆按鈕開始
你還在用傳統刮痧板卻不滿意效果與舒適度嗎?
deepinn 砭石溫感按摩儀結合「天然砭石 + 可控溫熱感 + 9段高頻震動」三大核心功能,幫你深度放鬆、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廢物,就算在家也能享受儀式感與專業度兼具的按摩體驗。
- 天然砭石材質,接觸肌膚更親膚、不易過敏
- 9 段震動頻率 + 多段溫控(可關閉加熱功能)
- 重量輕巧(102g),方便攜帶使用
- 手臂、小腿、肩部、背部都可以使用
立即擁有deepinn 砭石溫感按摩儀,讓每一寸肌肉脫離疲憊!>>>馬上購買
–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