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暗沉、氣色不好、總覺得臉部僵硬緊繃?其實不一定要靠醫美或保養品,從臉部穴道下手就能改善。臉上分布著許多與經絡相連的重要穴位,適度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減少水腫與壓力。本文一次整理18個臉部穴道位置與功效,並介紹正確按摩手法與注意事項,幫助你在家就能輕鬆按出亮眼氣色,讓臉部恢復自然光澤。
臉部穴道不僅與臉部肌肉緊繃、氣血循環有關,還影響全身經絡運行。許多人透過按摩臉部穴道來放鬆、改善氣色、甚至緩解頭痛與眼睛疲勞。本文整理常見臉部穴道位置、功效與按摩方式,並搭配圖解說明,讓你輕鬆掌握臉部自我保健的訣竅。
臉部穴道有哪些?臉部主要穴道分布圖
臉部有非常多重要的穴道,經常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疲勞、放鬆肌肉、改善臉部水腫。
臉部穴道:眼周與額頭穴道位置
- 攢竹穴:眉頭凹陷處
- 絲竹空穴:眉尾外側的凹陷處。
- 太陽穴:眉尾和外眼角中間線向後延伸的頭部側面凹陷處
- 魚腰穴:眉毛正中央處
- 睛明穴:內眼角的凹陷處。
- 瞳子髎穴:眼尾外側的凹陷處。
-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靠近下眼眶骨處
- 四白穴:眼眶下約一指寬處
- 陽白穴:額頭,在瞳孔正上方約一指寬,靠近眉毛上方的額頭處
- 印堂穴:兩眉心之間
延伸閱讀:頭痛穴道圖解 15個快速止頭痛穴道位置與5大頭痛區對應穴道一次了解
臉部穴道:鼻部與臉頰穴道位置
鼻部與臉頰穴道通常跟改善鼻部問題、法令紋和臉部新陳代謝有關。
- 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旁的凹陷處
- 巨髎穴:瞳孔垂直下方,與鼻翼下緣水平線相交的位置。
- 顴髎穴:眼尾垂直下方,顴骨下緣凹陷處。
- 地倉穴:嘴角末端向外延伸約1公分的位置
臉部穴道:下巴周圍的穴道位置
下巴周圍的穴道跟咀嚼肌有關,適度按摩可以幫助放鬆咀嚼肌、調整臉部線條,讓下顎線更清晰。
- 頰車穴:咬緊牙關時,在下頷骨邊緣會感覺到肌肉(咀嚼肌)明顯隆起的最高點
- 下關穴:臉頰的左右兩側、耳朵前方,當張開嘴巴時,會摸到一個明顯的凹陷,就是下關穴。
- 大迎穴:沿著嘴角水平延伸,與下頷骨相交的凹陷處。
- 承漿穴:下巴正中下方的凹陷處。
臉部穴道功效與作用
臉部穴道的功效與作用非常廣泛,涵蓋了美容、舒緩壓力和特定症狀、健康調理等三大面向。整理來說,按摩臉部穴道可以調整生理機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臉部穴道:眼周與額頭穴道的功效
- 攢竹穴:緩解眼部疲勞和降低眼壓,消除前額緊張連帶的頭痛。
- 絲竹空穴:促進眼尾血液循環,減少細紋產生,改善眼皮下垂。
- 太陽穴:緩解偏頭痛、緊張性頭痛,以及長時間用眼帶來的不適感。
- 魚腰穴:舒緩眼肌緊張、因眼睛疲勞引起的前額痛。
- 睛明穴:消除眼部疲勞與水腫。
- 瞳子髎穴:改善魚尾紋和眼周肌膚鬆弛。
- 承泣穴:改善眼部氣血循環,舒緩眼壓,對抗黑眼圈和眼下浮腫
- 四白穴:又稱「明目穴」,改善眼袋和黑眼圈,有助於引導氣血,改善膚色不均。
- 陽白穴:緩解因緊張或皺眉引起的前額肌肉緊繃,也是舒緩前額頭痛、眉棱骨痛以及部分偏頭痛常用的穴道。
- 印堂穴:安定心神,緩解焦慮和緊張,有助於入眠,改善鼻塞
臉部穴道:鼻部與臉頰穴道的功效
- 迎香穴:改善鼻側的血液循環和鼻塞
- 巨髎穴:有助於消除臉部水腫、改善氣色。
- 顴髎穴:促進氣血循環,拉提臉頰肌肉,有助於豐潤蘋果肌和緊緻肌膚。
- 地倉穴:提升嘴角線條,減少臉頰贅肉,對抗法令紋和臉部肌肉鬆弛。
臉部穴道:下巴周圍的穴道的功效
- 頰車穴:放鬆咀嚼肌、緊緻臉部線條。
- 下關穴:緩解顳顎關節疼痛或卡住的不適感,放鬆面部與耳部肌肉
- 大迎穴:放鬆下頷肌肉,緊緻臉部輪廓線
- 承漿穴:消除臉部水腫,緊緻下頷線條,幫助修飾輪廓。

臉部穴道按摩的好處
臉部穴道按摩的好處很多,而且非常方便、在家就可以自己按。臉部穴道按摩的好處包括:
- 減輕眼部浮腫和黑眼圈:按摩可以幫助促進眼周的血液循環,幫助帶走眼周的廢物和水分,能減輕水腫和因為熬夜、睡眠不足和用眼過度導致的黑眼圈。
- 緩解眼部疲勞: 按摩眼周穴位(如承泣穴、睛明穴、太陽穴)能舒緩因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或閱讀造成的眼睛乾澀、酸脹和視力疲勞。
- 改善臉部輪廓與緊緻:臉部穴道刺激可以拉提臉部輪廓、修飾臉型。
- 保持肌膚年輕:按摩促進氣血活絡,改善膚色,預防肌膚老化,讓臉色紅潤有生氣
- 緩解頭痛和下巴關節痛:臉部按摩能有效緩解臉部疼痛和頭部痛,醫療保健網站Verywell Health 指出,顳顎關節痛或是偏頭痛,按摩眼周、臉部的穴道,都能幫助減輕症狀。
- 幫助放鬆身心和紓壓:臉部按摩能幫助放鬆身心,甚至比足部按摩更有用。2007年一份刊登在《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的研究找了兩組人,分別接受20分鐘的足部按摩和臉部按摩。
結果發現,兩種方式都能讓受試者感到放鬆,但接受臉部按摩的人血壓下降了8.5mmHg、足部按摩僅下降了1mmHg,表示臉部按摩的人放鬆的程度更高。
延伸閱讀:頭部按摩好處多,3種方法跟著做:改善頭痛、失眠超推薦
臉部穴道按摩的正確方法
臉部穴道按摩一定要知道的是可以用什麼工具和用什麼手法。不過要記得,按摩前雙手和按摩器具都要清洗乾淨,以免增加長痘痘的機會,另外可以搭配乳液或按摩油增加潤滑、降低受傷的風險。
臉部穴道按摩可以用哪些工具?

臉部穴道除了雙手,還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工具:
- 指腹/指關節:最安全、最直接,能準確感受穴位痠脹感,而且力度容易控制。指關節適合按摩臉頰肌肉較厚實處
- 刮痧板/按摩石:邊緣和鈍角處能用來點壓穴位,弧面可用於大面積推刮,特別適合用於消除水腫和緊緻輪廓線
- 穴道按摩棒:穴道按摩棒頂端較小且圓滑,能提供更集中、更深入的點壓力量,適合用於穴位較小或較深的部位。
3ZeBra推出三合一 按摩刮痧滾輪,不僅有滾輪可以按摩頭皮,把手也設計成刮痧板的形狀,除了可以自己刮肩頸之外,還能利用鈍角來按摩臉部穴道,改善臉部水腫、暗沉、雕塑臉型舒緩頭部緊繃和肩頸痠痛,一支搞定!
臉部穴道按摩的手法是什麼?
臉部穴道按摩的手法主要分為3種:
- 點按法:穴位深層刺激
用食指、中指或拇指的指腹,對準穴位施加壓力,按壓的地方感到痠、脹、麻感即可鬆開。
- 揉動法:肌肉放鬆與循環
用指腹貼合穴位或肌肉,小幅度畫圈揉動。揉動時力度應均勻,要感覺到指下的肌肉在移動,但避免拉扯到皮膚,有助放鬆肌肉,促進局部代謝。
- 推刮法:淋巴排毒與緊緻
指腹、指節或刮痧板的弧面,單一方向、輕輕地推動和刮拭。方向要由內而外(從鼻側推向耳側)、由下往上(從下顎推向太陽穴)。
延伸閱讀:刮痧位置全攻略:6個刮痧位置功效與13個刮痧能解除的日常小問題一次看
臉部穴道按摩注意事項
臉部穴道按摩對健康和美容好處很多,但還是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
臉部穴道按摩操作原則
- 按摩前要清潔雙手和按摩器具
- 搭配乳液或按摩油,避免因摩擦和拉扯而造成皮膚鬆弛、產生細紋甚至受傷。
- 力度要適中,穴道感到輕微痠脹即可,不要認為痛才有效,以免瘀青。
應避免臉部穴道按摩的狀況
- 避開發炎或受傷處:如果有濕疹、長痘痘或傷口地方,就要避免按摩。
- 如果接受過醫美療程,應依照醫師指示暫停按摩,以免影響療程效果或引起不舒服。
臉部穴道常見問題Q&A
Q1. 臉部穴道對應的器官有哪些?
臉部穴道與內臟器官有密切的對應關係,刺激臉部穴位能影響身體各臟腑的氣血循環與功能。以下是幾個重要穴位及其對應器官和作用:
- 承泣、四白、巨髎、地倉、頰車:與消化系統功能有關
- 鼻翼及鼻側穴位:掌管排泄與吸收功能
- 瞳子髎、承泣穴、印堂穴:與情緒、心神有關。
- 承漿穴:與腎臟相關,按摩可改善水腫和面部緊實
- 太陽穴:與全身氣血循環和水分代謝有關
臉部穴道與器官的對應屬於中醫的說法,整體來說,臉部的經絡穴位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交會處,按摩這些穴位可以調節臟腑功能,促進身體健康。
Q2. 臉部穴道按摩可以天天做嗎?
臉部穴道按摩非常適合天天做,甚至建議將其納入每日的保養或睡前儀式中。每天1到2次、每次按摩5到10分鐘就可以有不錯的保健功效。
Q3. 晚上按摩臉部穴道有助睡眠嗎?
可以。臉部按摩能放鬆身心,例如按摩印堂穴、太陽穴可以舒緩神經、安定情緒,幫助神經從興奮狀態切換到放鬆狀態,更好入睡。《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當中的研究也發現,臉部按摩能讓受試者產生睏倦感,比ˋ足部按摩更能促進睡眠。
Q4. 按摩臉部穴道真的能變小臉嗎?
可以,醫療保健網站Prevention指出,按摩臉部穴道或是肌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肌肉,讓肌肉緊緻、預防下垂,改善臉部線條,但效果不是立即的,必須要長久做才會看到改變。
Q5. 臉部穴道按摩適合什麼時間做?
臉部穴道按摩其實任何時間都可以做,不過時間點不同,有不同的效果:
- 早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提亮膚色,幫助解除睡眠造成的肌肉緊張,啟動一整天活力。
- 晚上按摩:幫助身體進入睡眠狀態。
- 洗完臉後按摩:幫助保養品吸收。
Q6. 臉部穴道按摩可以改善眼睛疲勞或偏頭痛嗎?
可以!臉部穴道按摩是改善眼睛疲勞和偏頭痛是非常有效的輔助方法。眼睛疲勞通常是由於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眼部肌肉緊張、血液循環不佳所致。按摩關鍵穴道可以達到「明目、疏通氣血」的效果。
偏頭痛成因複雜,但有部分原因跟頭頸部血管擴張、肌肉緊繃或神經緊繃有關。臉部穴道按摩能放鬆緊張肌肉、疏通頭部氣血,幫助舒緩頭脹、頭痛症狀。
–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