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痛是很常見的問題,由於手腕有許多關節、軟骨和肌肉,常常會因為外傷、運動傷害或是過度使用而導致手腕痛。手腕痛位置可能代表哪些問題?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醫師專業解析!

為什麼會手腕痛?

手腕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過度使用或運動傷害,例如滑鼠手、媽媽手等,都是因為重複過度使用手腕某部分的肌肉和肌腱,導致手腕局部發炎、腫脹。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也指出,跌倒也是常見手腕痛的原因,因為跌倒時人會本能地用手撐地,手腕的壓力瞬間變大,導致手腕關節受損。

手腕痛位置:手掌內側、手腕拇指側痛

媽媽手

媽媽手正式名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疼痛位於拇指根部至手腕交界處,特別是在拇指用力、抓握、扭轉手腕時疼痛會加劇。

美國梅約診所指出,媽媽手是最常見的手腕痛原因,由於肌腱周圍有一層保護層,如果重複使用、保護層受到刺激,肌腱會腫脹而限制動作,導致疼痛和拇指活動受限,拇指和手腕交界會疼痛、腫脹,抓握或掐捏等動作會變得困難,甚至會有卡頓感。

大拇指側的腕掌關節炎

大拇指基底關節處疼痛、僵硬,好發於關節退化的人。

手腕痛位置:手掌外側、手腕小指側痛

三角軟骨複合體損傷

三角軟骨複合體損傷的疼痛點會在小指接近手掌的地方,特別是手腕旋轉(例如轉門把、開瓶蓋、擰毛巾)或是手腕撐地時會非常疼痛。

尺側伸腕肌發炎

疼痛在手腕小指側的尺側伸腕肌腱處,當手腕伸展、往小指側彎曲或支撐時會感到疼痛。

小拇指側的腕掌關節炎

小指側手腕關節深處疼痛,特別是手腕彎曲或施力時,可能會有僵硬、緊繃的感覺。

手腕痛位置:手腕中央痛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又稱為「滑鼠手」。醫療保健網站Healthline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是手腕正中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

疼痛位置雖然在手掌側的手腕正中區,但由於神經受到壓迫,所以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會出現麻木、刺痛,尤其是夜間或長時間重複手部動作後加劇,可能還會有手部無力的問題。

板機指

板機指正式名稱為「屈指肌腱炎」,疼痛常發生在手指根部或延伸至掌側手腕。主要症狀是手指在彎曲或伸直時卡住、發出卡聲、疼痛,早上症狀更明顯。

延伸閱讀:手臂氣結怎麼辦?揭開4常見成因、按摩攻略

手腕痛位置

手腕痛位置:手腕背側痛

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常在手腕背側出現隆起物,多數情況不會痛,但壓迫神經或活動時可能引起不適。

美國骨科外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的資料指出,隆起物是無害的,但裡面充滿液體,可能會變大或縮小,多數情況下不需治療、觀察即可,但如果疼痛、影響手腕正常活動,或是覺得隆起物會影響外觀,就建議給醫師治療。

伸指肌腱炎

伸指肌腱炎的疼痛位置會在手腕背側或手指的伸肌肌腱處,特別是伸直手指或向上翹手腕時會感到疼痛。

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醫師提醒,手腕痛成因非常複雜,有時會有多種問題同時出現,例如三角軟骨複合體損傷常和尺側伸腕肌發炎一起發生,因此以上手腕痛位置對應的問題是大致的劃分,實際仍要以醫師用觸診、超音波等方式診斷為主。

哪些人容易手腕痛?

手腕痛的原因大多是運動傷害、重複使用手腕、關節退化或跌倒撐地。陳渝仁醫師列舉容易手腕痛的族群:

  • 運動愛好者:某些會頻繁使用手腕的運動,例如羽球、籃球、網球、桌球運動員、攀岩等等。

另外,喜歡重訓和肌力訓練的人也非常容易手腕痛,例如伏地挺身或是握槓鈴的施力點太靠小指側,容易引發三角軟骨複合體損傷或尺側伸腕肌腱炎。

  • 餐飲業、常做家事的人:服務生或是常做家事的人,常使用大拇指扭毛巾、端盤子,很容易得到媽媽手。
  • 容易跌倒的人:銀髮族或是腿腳不靈活的人容易跌倒,跌倒用手掌撐地,就很容易使手腕受傷、疼痛。
  • 上班族:上班族長時間打字、用滑鼠,手腕很容易因為重複性的動作而導致疼痛,特別是容易罹患滑鼠手、伸指肌腱炎等手腕問題。
  • 有關節炎的人:長輩或是手腕有舊傷,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和手腕痛的機會,另外如果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痛風,都可能導致手腕腫脹疼痛。

延伸閱讀:3個上手臂穴道全揭密:簡單按摩、擊退蝴蝶袖

手腕痛如何舒緩?

手腕痛的舒緩方法跟多數肌肉、關節受損的方式類似,主要分成休息、冰敷、熱敷等方式。另外也有一些手腕伸展的動作可以做。

休息與保護

手腕痛時要停止會引發疼痛的動作,特別是重複性或需要用力的動作。在疼痛期間,可以用護具(例如護腕)來限制活動、提供支撐並防止出現不好的姿勢。

冰敷搭配熱敷

在手腕急性疼痛時,可以冰敷,幫助血管收縮,減輕疼痛和減少發炎、腫脹,每次敷10到15分鐘。冰敷後如果覺得疼痛舒緩了,就可以改成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肌肉和肌腱放鬆。

手腕伸展與運動

手腕痛緩和後,可以做一些伸展運動來維持肌腱和關節的柔軟度,但要注意,伸展動作如果會引發疼痛就不要繼續做。陳渝仁醫師提供3個手腕伸展放鬆的動作:

  • 腕屈肌群伸展:手臂向前伸直、掌心朝上,另一隻手輕輕將手掌向下扳,感覺手腕被拉伸,保持15至30秒。
  • 腕伸肌群伸展:手臂向前伸直,掌心朝下,另一隻手輕輕將手掌往自己身體的方向扳,保持15至30秒。
  • 掌心收放:先握拳,再慢慢打開手指,可以活動到手腕背面和手掌的肌肉,但如果有媽媽手就不建議做這個動作。

手腕痛位置

如何預防手腕痛?

預防手腕痛的重點是減少重複性勞損、佩戴護具並強化手腕和前臂的肌力,可以預防手腕痛。

預防手腕痛1.減少重複性勞損

減少重複使用手腕能大幅降低手腕痛的機會,但如果不得不用到手腕,那麼陳渝仁醫師建議,可以增加手腕休息的次數,例如原本每使用1小時才休息一次,可改為每15到30分鐘休息一次。

預防手腕痛2.配戴護具或肌貼

如果必須長時間用到手腕,可以在工作時佩戴護具或使用肌貼。護具和肌貼可以限制手腕活動並提供支撐,減少手腕的負擔。

預防手腕痛3.強化手腕和前臂肌力

手腕是手臂肌肉的末端,雖然沒什麼肌肉可以訓練,但仍可以透過訓練前臂的肌肉來降低手腕痛的機會。

可以訓練手腕和前臂肌力的動作,主要是手腕屈曲與伸展的訓練。手握一個裝滿水的水瓶或啞鈴,把前臂放在扶手或是桌面上、讓手腕懸空,緩慢上下屈曲和伸展手腕,訓練前臂的屈肌和伸肌。

延伸閱讀:手肘內側穴道圖解:手肘痛這樣自救

手腕痛常見問題

手腕痛該看哪科?

手腕痛可以先看復健科。手腕痛大多是肌肉、肌腱的損傷,復健科醫師是「守門員」的角色,可以先診斷並加以處理。

陳渝仁醫師指出,手腕痛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開刀,即便是手腕骨折,復健科也能用非侵入性的方式治療,如果評估必須開刀處理,會再轉介給骨科醫師。

手腕痛可以自己好嗎?

手腕痛可能會自己好,一般2周內就會覺得症狀改善、不再疼痛。但如果超過2周,自己好的機率就不高了,建議盡快給醫生治療,陳渝仁醫師提醒應該盡快處理,否則拖成慢性疼痛治療就會拖更久。

手腕轉動會痛可能是什麼原因?

手腕轉動會痛常跟小指側的手腕問題有關,例如三角軟骨複合體損傷、尺側伸腕肌腱炎等等,不過陳渝仁醫師說,手腕轉動跟整個手腕肌肉關節都有關,所以幾乎手腕痛都會連帶造成手腕轉動疼痛。

手腕痛位置

手腕彎曲會痛可能是什麼原因?

手腕彎曲的動作包括手掌向下彎曲或向上翹起,這跟手腕的伸肌或屈肌肌腱發炎有關:

  • 手腕向下彎曲
  1. 屈指肌腱炎:疼痛可能從手指根部延伸到掌心手腕。用力抓握或彎曲時疼痛,甚至會有卡住現象。
  2. 腕隧道症候群:症狀是麻木,但掌屈會壓迫正中神經,導致手腕疼痛和手指麻木。
  • 手腕向上彎曲
  1. 伸指肌腱炎:疼痛在手腕背側的肌腱處。向上翹起手腕或伸直手指時疼痛加劇。
  2. 腱鞘囊腫:如果囊腫位於手腕背側,背伸手腕可能因為擠壓囊腫而引起疼痛。

打電腦久了手腕痛怎麼辦?

打電腦手腕痛可以冰敷,不過工作中無法冰敷怎麼辦?陳渝仁醫師建議,可以休息、伸展一下手腕或是握拳後張開,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如果連伸展都沒時間,那麼酸痛貼布或痠痛藥膏可以應急。

手腕痛該冰敷還是熱敷?

手腕痛可以先冰敷止痛。等到手腕不那麼痛之後,可以再改成熱敷幫助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

每天五分鐘,讓手腕與腳踝都重新呼吸|3ZeBra 溫揉腕 手足兩用氣壓按摩器

手腕痛位置-【3ZeBra】溫揉腕|手足兩用氣壓按摩器

長時間打字、滑手機、久坐不動,讓你的手腕與腳踝每天都在默默承受壓力。3ZeBra 溫揉腕氣壓按摩器,為忙碌現代人量身打造「一機雙用」設計,能同時照顧手與腳,無論是工作間隙、追劇時光,或睡前放鬆時刻,都能享受專業級的氣壓按摩體驗。

它採用全包覆式氣壓按壓技術,模擬真人推壓節奏,搭配三段溫熱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釋放深層緊繃。內裡柔軟可拆洗布套,清潔便利又舒適貼膚;重量輕巧,移動方便,放在書桌下、沙發邊或床頭都不占空間。

不只是按摩,更是一種每日療癒的儀式。當你在結束一整天的工作、放下手機、讓氣壓包覆著手腳時,那股微熱的包覆感,會讓你真切感受到:「啊,我的身體正在被好好對待。」

點我立即購買,讓疲勞退散、暖意重生。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