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曾經有過缺乏頸部按摩而脖子僵硬的經驗,

在經過長時間工作後或放鬆休息片刻時,我們會習慣性將脖子左右轉動彎折,

伴隨著「喀!喀!」作響的聲音,以為酸痛感會跟著消失無蹤。

但往往才不出幾分鐘,脖子酸痛的不適又悄悄浮出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頸部隨著年齡增長出現這種脖子僵硬的狀況?

大部分的人都曾經有過缺乏頸部按摩而脖子僵硬的經驗

脖子僵硬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性,統計發現最常見的就是姿勢不良所引起,

例如長時間低頭或頭部往前伸,導致頸部肌肉和韌帶的持續受力、沒有給予適度放鬆,

讓脖子後方的局部肌肉呈現過度緊繃。

這種頭部向前傾、背部拱起的圓肩駝背姿勢,

就像是烏龜將頭縮進龜殼的動作,也因此俗稱為「烏龜頸」。

當我們長期維持這種姿勢,有可能會壓迫到頸椎內的神經,

嚴重甚至會導致肌肉無力,形成上交叉症候群。

出現所謂「上交叉症候群」的患者,由於頭肩部的肌肉不平衡,

除了脖子僵硬、出現烏龜頸外,還會伴隨頭暈、頭痛,

以及引發神經症狀例如手麻無力,也會使肩胛的動作異常,以及後枕部疼痛、胸悶等症狀。

這些狀況都可能導致日常生活的各種困擾,像是影響工作效率或是引發情緒問題。

但其實只要透過適度的頸部按摩以及注意事項就能輕鬆緩解,

本文將逐一帶你認識3種不同的頸部按摩方式,讓你5分鐘快速緩解脖子酸痛。

頸部按摩有效嗎?3種按摩方式緩解不適

許多人碰到脖子僵硬不適,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要做頸部按摩,

但同時卻又不禁懷疑頸部按摩真的能有效解決不適嗎?

如果只是隨意的請家人朋友抓一抓,或自己隨手捶一捶,效果當然不意外的很有限。

實際上只要透過使用正確方式,加上施力於對的位置,

正確的頸部按摩就能舒緩緊張情緒、釋放肌肉壓力,

並促進血液流動、增加氧氣和養分的供應,減少體內的發炎,

還能夠刺激體內激素的分泌,減輕身體和心理的疲憊。

因此,學會透過安全及正確的頸部按摩,是確實能夠幫助緩解脖子僵硬和痠痛的症狀。

方法一:放鬆胸鎖乳突肌

胸鎖乳突肌是人體頸部前側最表層,也是最大塊的肌肉,

當我們頭部往一側旋轉,接著稍微往下彎的時候,會有一塊肌肉突出來,這裡就是「胸鎖乳突肌」。

日常中反覆性的動作或姿勢不良都會導致這塊肌肉過度緊繃拉扯,甚至成為「頸因性頭痛」的元兇之一。

因此適度的按摩這塊肌肉可以有效緩解不適感。

按摩的方式為找到這塊突出的肌肉後,利用反方向的手,例如左側胸鎖乳突肌就使用右手,

將大拇指與食指緊抓住肌肉維持8~10秒,並順著肌肉往下按壓酸痛、僵硬處,同樣維持8~10秒後放開。

如果不適感沒有明顯改善,也可以將頭抬起並轉向掐住的肌肉一側,

繼續按壓8~10秒,或是使用輕揉推壓的方式來舒緩不適。

方法二:改善烏龜頸

3C族或上班族因為上時間使用電腦打字或滑手機,低頭或脖子前傾的動作導致烏龜頸,

烏龜頸容易讓人看起來沒精神且顯得頹廢沒有元氣。改善烏龜頸、恢復正常頸部曲線有兩種方式,

首先可以嘗試趴姿,將肩關節往外展開130度,手心稍微朝上,

手臂由下往上抬高到稍微高於軀幹,過程中避免聳肩。

這樣的訓練可以肩胛骨回到正確的位置,改善圓肩駝背。

另一種恢復頸部曲線的方式,可以先將一隻手的手掌緊貼於頸部後側,

同時將彎曲的手肘盡可能往前、往下固定在胸口前方,

接著將另外一隻手的手指向上,掌心貼在額頭並將額頭往後方推壓。

這樣一手往後推、一手往前施力的姿勢維持10秒鐘,

能夠帶動調整後頸線條,使曲線逐漸恢復為正常狀態。

方法三:放鬆上斜方肌

上斜方肌負責支撐肩部,也具備保護頸部、旋轉和傾斜頸部的功能。

只要將手放在另一側的肩膀上,當我們聳肩時感覺到肩膀上明顯突出的肌肉,就是「上斜方肌」。

當上斜方肌太過於緊繃時,就會導致肩頸發炎,因而產生頸部痛,甚至連帶出現頭痛等問題。

按摩的方式便是找到上斜方肌的位置後,透過手掌按壓住上斜方肌,

接著將頭往反方向轉45度,並且把頭向後彎。將這個動作維持大約8~10秒之後,再慢慢回到原位。

頸部按摩

如果沒有人可以協助按摩或是自己無法按壓時,

也可以透過「頸椎熱敷牽枕」來放鬆頸部肌群。

頸椎熱敷牽引枕以符合人體工學的C字弧線設計,

結合熱敷、拉伸兩種功能,

透過重力進行自然牽引,能夠深層鬆弛肌肉,

5分鐘輕鬆緩解頸部的酸痛不適。

緩解頸部僵硬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肌肉鬆弛劑別亂用

當脖子不舒服的時候,部分人為了快速緩解僵硬帶來的酸痛不適,會希望可以透過藥物來抑制疼痛。

其中「肌肉鬆弛劑」便是醫療院所經常會開立的緩解藥物,

肌肉鬆弛劑會干擾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

進而減輕肌肉因為緊張、過度反應所導致的酸痛、僵硬、不適感。

但肌肉鬆弛劑雖然能夠讓肌肉短暫放鬆休息,

卻也容易讓精神倦怠、視線模糊或反應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

因此要特別注意肌肉鬆弛相關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不但過量或長期使用會有風險,

中高齡長輩使用時要留意避免發生跌倒、重心失衡的意外,

若需要行車駕駛、使用精密儀器或搬運重物時也都要特別小心使用,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二、這些地雷區要避開

由於頸椎掌管中樞神經,且藏有重要血管,因此在進行頸部按摩時,

要特別小心留意避開幾個地雷區,以免造成影響行動能力等難以想像的意外。

進行頸部按摩時,要特別小心留意避開危險三角帶

專科醫師表示,頸部有一區危險三角帶,是我們在進行頸部舒壓按摩時,要特別小心避開的區域。

這個危險帶是從耳朵後面,劃一條線到鎖骨上緣,再到下巴之間的這個範圍。

由於這個區塊內藏著頸動脈、頸動脈竇,如果頸動脈的血管壁上有斑塊,

過度揉壓或刮痧,有可能使斑塊剝落、往上跑而形成腦中風;

也可能刺激到頸動脈竇而使大腦以為當下的血壓過高而進行心率調節和血管舒張,

導致血壓瞬間降低、心跳變慢,可能會因而頭暈或重心不穩而跌倒,嚴重甚至會有死亡風險。

因此若在進行頸部按摩時,要特別小心避開頸前三角區的表淺地帶,

若要按摩也要輕輕帶過,不可施力按壓或揉捏。

三、避免不安全的轉脖子

當我們肩頸感到壓力時,會習慣性的左右旋轉脖子來放鬆,

過程經常會出現「喀!喀!」聲響,有些人甚至會刻意轉到發出聲音才覺得有舒緩。

會發出聲響主要是因為,脖子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時,關節內的壓力會變成負壓,

當脖子在旋轉扭動的時候,頸部附近的血管裡面,有些原先在血液當中溶解的氮氣,

會因為這樣的動作而跑到關節裡面,這時候會發出聲響。

所以我們聽到轉脖子時發出的喀喀聲,其實就是關節內氣泡的聲音。

但要特別小心別在進行肩頸按摩的時候「轉脖子」,

也要注意避免在轉動時角度過大、以及速度過快,或是讓別人、非專業人士幫你轉脖子。

因為這樣的動作其實容易造成頸椎關節受傷,

也會造成頸部附近像是韌帶、肌肉等軟組織拉扯受損而更加疼痛。

若力道沒有拿捏得當,造成傷害可能需付出更大的代價。

透過飲食改善脖子酸痛

除了頸椎按摩之外,其實我們在日常也可以透過飲食方面、天然的方式來改善脖子僵硬或酸痛的問題。

營養師建議我們平常可以攝取3大重點營養素,

來幫助抗發炎、促進血液循環,用以改善或減輕脖子的疼痛不適。

這三大重點營養素分別為:維生素D、維生素B以及鎂。

平常可以攝取3大重點營養素來幫助抗發炎、促進血液循環

維生素D包括了像是乾香菇、鮭魚、雞蛋和牛奶等,這些食物可以幫助調節免疫力,以及抗發炎;

維生素B則包括瘦肉、糙米、豬肝和雞胸等,是減緩疼痛不可或缺的營養聖品;

富含的食物有南瓜籽、杏仁、菠菜或黑巧克力,

適度攝取這些食物能夠調節神經,協助舒緩過度緊繃的肌肉。

雖然脖子僵硬和頸部酸痛幾乎是現代人面對被3C佔據的時代文明病,

但只要透過積極進行正確頸部按摩,搭配飲食方面的控制,

相信人人都能輕鬆應對擾人的脖子僵硬,並成功改善烏龜頸,

在有效建立健康好氣色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自信突破各種社交關卡。

3ZeBra 三隻斑馬 – 按摩舒壓專業品牌,幫你解決按摩大小事

好消息,現在加入官方Line@ 立馬領取 100元購物金,點選我立馬加入